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国后考古地层学的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考古地层学是脱胎于地质学中的,地层学,是近代考古学的两个"车轮"之一.考占地层学自从20世纪20年代由西方人引入中国,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考古学酝酿变革的今天回顾这段学术史,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作者
刘斌
张婷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5,共7页
关键词
建国后
考古地层学
发展
地层学理论
地层单位
遗迹
地层复杂性
文化层
自然层
“地面”问题
成因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7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1
赵春青.
环境考古中地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东南文化,2001(11):14-17.
被引量:7
2
张忠培.
聚落考古初论[J]
.中原文物,1999(1):29-31.
被引量:30
3
赵辉.
遗址中的“地面”及其清理[J]
.文物世界,1998(2):78-87.
被引量:35
4
王建新.
文化层与自然层[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5(1):46-50.
被引量:5
5
周昆叔.
周原黄土及其与文化层的关系[J]
.第四纪研究,1995,15(2):174-181.
被引量:33
6
于汇历.
土质土色成因及其在考古学中应用的探讨[J]
.北方文物,1994(4):113-116.
被引量:4
7
蒋乐平.
地层与“生活面”──田野考古认识点滴[J]
.南方文物,1994(3):70-71.
被引量:8
8
张忠培.
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
.文物,1983(5):60-69.
被引量:41
9
苏秉琦,殷玮璋.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J]
.文物,1982(4):1-7.
被引量:41
10
М.В.伏耶沃德斯基,萧野燕.
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方法[J]
.考古,1958(6):65-6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周昆叔.
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J]
.考古,1963(9):520-522.
被引量:16
2
张忠培.
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
.文物,1983(5):60-69.
被引量:41
3
苏秉琦,殷玮璋.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J]
.文物,1982(4):1-7.
被引量:41
4
陈星灿.
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早期研究——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七十周年而作[J]
.华夏考古,1992(1):83-95.
被引量:5
5
吴耀利.
水选法在我国考古发掘中的应用[J]
.考古,1994(4):363-366.
被引量:9
6
姜钦华.
花粉分析与植硅石分析的结合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
.考古,1994(4):372-375.
被引量:9
7
郑洪汉.
黄河中游全新世黄土[J]
.地球化学,1984,13(3):237-246.
被引量:14
8
张忠培.
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J]
.文物世界,1997(1):4-11.
被引量:23
9
周昆叔.
北京环境考古[J]
.第四纪研究,1989,9(1):84-94.
被引量:20
10
周昆叔.
开拓环境考古学新领域[J]
.中国科学基金,1993,7(4):266-26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76
1
韩鼎.
早期艺术研究中多学科证据的使用问题[J]
.形象史学,2020(2):6-34.
被引量:2
2
曾丽.
周原遗址制陶工艺的初步考察[J]
.西部考古,2020(2):294-306.
3
陈珂尧.
中英田野考古发掘记录中的“Matrix”及其相关理念的对比研究[J]
.三代考古,2021(1):723-735.
4
张月书,李锋,王晓敏,陈福友,高星.
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记录方法讨论[J]
.人类学学报,2021(2):181-193.
被引量:3
5
陈玮.
探方方法在中国田野考古的采纳与演变[J]
.南方民族考古,2018,0(2):108-144.
被引量:1
6
秦存誉.
秦王寨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洛阳考古,2021(3):41-49.
被引量:1
7
刘文卿,陈莉,刘大平,董健菲.
东北边疆区人居空间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框架——以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为例[J]
.建筑学报,2021(S01):7-11.
被引量:1
8
常玉芝.
殷墟甲骨斷代標準評議(二)——關於“歷組”卜辭的時代問題[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19(1):42-101.
9
贺俊.
寻找禹迹:聚落考古与夏文化探索[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1):13-15.
10
栾丰实.
尹家城·丁公·两城镇——山东大学田野考古理念发展的心路历程[J]
.东方考古,2019(1).
1
秦小丽.
试论客省庄文化的分期[J]
.考古,1995(3):238-255.
被引量:8
2
李静.
关于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的一点思考[J]
.科学咨询,2015,0(31):16-18.
被引量:1
3
邸楠,翟霖林.
鱼化寨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分期研究[J]
.考古与文物,2013(3):19-24.
被引量:4
4
杨立强.
对考古地层学的认识[J]
.文物世界,2013(1):22-24.
被引量:3
5
贺云翱.
考古地层学——考古学者的又一“利器”[J]
.大众考古,2013(3):22-25.
被引量:2
6
冷望宇.
MAXIS500成像系统为人们了解地层复杂性提供手段[J]
.测井技术信息,1990,3(3):4-5.
7
丁家奎.
浅析考古地层学的产生和发展[J]
.南方文物,1995(1):103-106.
被引量:2
8
吴耀利.
北首岭下层遗存的复原研究[J]
.考古与文物,1996(4):21-27.
被引量:4
9
曹兵武.
考古学的新思维——新考古学述评[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3(1):83-92.
被引量:3
10
王红星.
谈实物史料的鉴别和运用[J]
.江汉考古,1997(2):67-72.
被引量:2
文博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