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5,共1页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同被引文献5
-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3王实甫.西厢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
4高益荣.元杂剧的精神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5耿光华.“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19(2):26-32. 被引量:7
-
1薛新萍.论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成因[J].文学教育,2011(9):78-79. 被引量:3
-
2肖学舟.被永远中断的恋情——从梦的角度分析宝黛的爱情悲剧[J].红楼,2003(3):36-38.
-
3王志武.林黛玉“悲剧根源”的现代阐释[J].明清小说研究,2004(2):78-81. 被引量:2
-
4郝玉婷.从男性视角看女性形象——谈《花间集》[J].语文天地,2015,0(10):51-52.
-
5潘惠英.夹缝中的人性与人情——说《萧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2-23. 被引量:1
-
6王华英,谢东华.红粉长歌——试论《诗经》妇女形象塑造及其后世社会影响[J].作家,2009(12):105-106.
-
7郭梅.蜻蜓飞上玉搔头[J].厦门文学,2009(4):53-55.
-
8王慧,费嘉.文坛巨匠托尔斯泰[J].启蒙(3-7岁),2015,0(11):18-19.
-
9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座丰碑——托尔斯泰[J].天天爱学习(五年级),2010(8):16-17.
-
10施晓雷.封建礼制的叛逆女性——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比较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4):71-7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