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双层意义构建机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喻是一个多元问题 ,语言、概念以及现实世界是它的三个维度。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 ,参照主要的隐喻解释理论 ,运用概念结构分析与语义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认为隐喻具有语言性与概念性的双重特征 ,并以此为前提提出隐喻双层意义构建机制假设模式 ,以揭示隐喻与语言 ,隐喻与思维以及现实世界的关系。
作者
李苗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
出处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隐喻
语言性与概念性
意义构建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2
1
Ortony, A et al, Metaphor and Thought, Csmbridge Uniersity, 1979, 1993, PP. 2-3.
2
Aristotle, Rhetoric, translated by H. Lawson Tancred,London: Penguin, 1991.
3
Cohen, L. Jonathan, The Semantics of Metaphor in Ortony.
4
Searle, J. Metaphor, in Ortony, 1979, PP. 93-123.
5
Levin, S. R, The Semantics of Metapher, 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7.
6
Lakoff, G & Johnson, M. Metsphors We Live B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P. 3, P. 181.
7
Lakoff, G.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in Ortony,1993 ,P. 203 ,P210.
8
Faueonnier, G. ,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2nd edition, 1999, P. 8.
9
Grady, Blending and Metaphor,in Gibbs, Metapher and Cognitive Linguisics, Philadephia .. Benjamin's North America, 1999, pp,102-103.
10
Faueonnier,g. mentalspac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5 .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李福印.
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4):44-49.
被引量:49
2
谢之君.
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3):9-12.
被引量:58
3
Lakoff, G &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1980.
4
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5
Richards,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6
John. I. Saeed. Semantic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77.
7
Leech, G. Sernantics. Penguin books Ltd, 1981.
8
王铭玉.
隐喻和换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27-31.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13
1
陈旭传.
隐喻认知中的语义转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252-252.
2
王舒婧.
试论隐喻的语篇功能[J]
.作家,2012(18):169-170.
3
姚敏.
隐喻理论的认知本质与理解[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23-126.
被引量:3
4
黄新祥.
隐喻认知中的语义转移及其特征研究[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47-48.
被引量:1
5
袁佳玲.
浅谈英汉隐喻句生成机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94-97.
被引量:1
6
李丽.
网络新词·隐喻·文化翻译[J]
.邢台学院学报,2008,23(1):105-107.
被引量:3
7
梁淑梅,章晓雯.
从认知视角看隐喻及隐喻翻译——评《围城》及其英译本[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4-96.
8
李赞成,郭世红.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J]
.科技信息,2012(36):211-212.
9
张伟华,曾利沙.
论语境参数视阈下范畴语义转移的认知机制——兼论译者主客观互动的理据性[J]
.外国语文,2014,30(6):131-138.
被引量:9
10
廖文丽,黄伟.
论隐喻的概念理解差异因素[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75-76.
同被引文献
55
1
常晨光.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6-8.
被引量:145
2
胡壮麟.
隐喻与文体[J]
.外语研究,2000,17(2):10-17.
被引量:38
3
王丹宇.
英语习语的隐喻认知理据[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253-254.
被引量:3
4
周光庆.
成语中介符号论[J]
.语言文字应用,1995(1):91-96.
被引量:9
5
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14-22.
被引量:279
6
肖川.
教育的隐喻[J]
.人民教育,2004(12):11-11.
被引量:13
7
李凤亮.
隐喻:修辞概念与诗性精神[J]
.中国比较文学,2004(3):140-150.
被引量:22
8
王斌.
概念整合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1,22(3):17-20.
被引量:128
9
王逢鑫.
身体隐喻:构词理据、功能变换、冗赘与错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6-10.
被引量:24
10
谢之君.
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3):9-12.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
8
1
陈朴丰.
隐喻语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6(3):12-13.
2
胡建伟.
隐喻理解的语言及认知角度分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68-70.
3
赖慧玲.
基于构式语法的现代汉语动趋式研究[J]
.求索,2012(7):169-170.
被引量:2
4
季媛媛,李瑛.
中国认知隐喻研究综述[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1):252-257.
被引量:3
5
王雪娇.
“两域映射”理论视阈下语音隐喻生成机制的解读[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6):214-215.
6
孙元礼,刘兰.
认知视域下地理教科书中的隐喻研究[J]
.地理教学,2022(13):19-24.
7
陈媛.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中国风歌词——以《菊花台》的研究为例[J]
.海外英语,2014(15):217-218.
8
刘柏杉.
浅谈汉语成语的语义机制[J]
.青年文学家,2017,0(11X):184-186.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陈鸿,余文婷.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动宾式新增词认知隐喻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1):41-48.
2
温世伟,贾春华.
中医学理论的“象-概念隐喻”二重性[J]
.中医杂志,2019,60(1):2-6.
被引量:8
3
朴珍玉.
现代汉语施事宾语句与基本句的偏离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2(4):33-36.
被引量:4
4
吴继娟.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16):67-69.
5
朱乐亚.
现代汉语动趋式的组合范畴语法研究[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37(3):46-55.
1
王芬.
概念隐喻与转喻在语篇中的认知构建机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1):79-81.
被引量:1
2
吴利利,刘丽莲.
专有名词泛化的认知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128-130.
被引量:5
3
卓静.
探析会计英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构建[J]
.校园英语,2015,0(11):211-211.
4
蔡鑫鑫,张曼玉.
浅析通感隐喻在汉语颜色词构成中的作用[J]
.校园英语,2017,0(12):216-216.
5
陈愚.
网络新词与大学生语言行为的双向构建机制[J]
.青年与社会,2014,0(9):86-86.
6
徐瑾.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181-182.
7
张丽君.
关联理论视阈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J]
.电影文学,2013(16):162-163.
8
刘晓阳.
英语话语风格中的性别差异[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5):81-84.
9
吕明春.
注重词汇附带习得,提高词汇教学效率[J]
.考试周刊,2009(3):164-165.
10
扈启亮,覃先美.
《天路历程》中“标名”的构建机制及修辞功能[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57-160.
被引量:1
求索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