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3,共3页
Tianjin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1
-
1施斌.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4):8-11. 被引量:32
-
2唐华生,何霖.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1):88-91. 被引量:5
-
3熊大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87-88. 被引量:23
-
4计强.论“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12):46-48. 被引量:28
-
5邱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析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4):97-100. 被引量:2
-
6张子林.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探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9,9(5):130-133. 被引量:5
-
7吉泰根.大学生法律素质评价与发展探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9(2):65-67. 被引量:2
-
8王金锋.“05”方案下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面对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A1):54-57. 被引量:3
-
9谷泓.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3):28-30. 被引量:22
-
10罗碧珍.高校“两课”考试方法改革新尝试[J].高教论坛,2003(6):59-60.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6
-
1马林兵,王海仙.“GIS软件工程”课程的多元教学法探讨[J].高教论坛,2008(5):17-20. 被引量:5
-
2张晓燕.浅谈“多元互动”模式在中学政治课堂的运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0(11):14-15. 被引量:1
-
3姜革非.远程开放教育经管专业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92-93. 被引量:3
-
4丁函,王毅.计算机专业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2011,33(3):61-65.
-
5余文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职业时空,2012,8(3):31-32. 被引量:1
-
6韩丽蓉.青海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5):96-99.
-
7王艳.高校青年教师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7):5-6. 被引量:3
-
8林小青.如何提高法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广东教育(职教),2014(3):77-78.
-
9胡萍.新环境下体育摄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10):14-14. 被引量:1
-
10林邯枫,蔡素清,陈桢.在妇产科教学中加强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149-151.
-
1周济.从振兴中华高度出发坚持不懈抓好民族精神教育[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4(6):21-25.
-
2天津河西区成立师德宣讲团[J].中国教工,2011(8):44-44.
-
3孙敬华.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102-102.
-
4傅越玲.以人为本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J].考试(教研版),2009(12):70-71.
-
5徐娟.大班幼儿跨班游戏的尝试[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3(12):31-32.
-
6安贵增.“协作—聚焦—探究”:区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管理,2008(1):37-38.
-
7刘旭东.西北地区第四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研讨会简述[J].教育研究,2005,26(12):91-91.
-
8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简介[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7).
-
9陶研界[J].生活教育,2014(17):41-41.
-
10童永菊.教研员成长之路[J].青海教育,2012(1):8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