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5,共3页
Sichuan Drama
参考文献1
-
1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01,P7
同被引文献56
-
1曹志耘.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8-12. 被引量:107
-
2赵新宝.河南话剧的历史演进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J].东方艺术,2009,0(S2):72-75. 被引量:1
-
3段庸生.方言、方言剧与川方言剧[J].四川戏剧,2004(5):16-18. 被引量:2
-
4蔡敏.四川方言电视节目探索[J].当代电视,2004(11):44-45. 被引量:7
-
5王燕.幽默言语的语用本质与语境假设流程[J].学术交流,2005(6):140-142. 被引量:10
-
6徐盛桓.“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外国语,2006,29(2):18-24. 被引量:90
-
7袁爱中.试论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表述的合理性[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3):78-80. 被引量:7
-
8《杭州方言复兴》,《杭州日报》,http://hzrb.hangzhou.com.cn/20040101/ca639569.htm.
-
9李雾.《保卫汉语先保卫方言》,《南方周末》,10/11/2005,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1110/xw/sd/200511100040.asp.
-
10端木.《限用方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漠视》,《中国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o/2005-10-18/04497193949s.shtml.
引证文献6
-
1李萍.李伯清“散打”评书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8-81. 被引量:1
-
2吴玫,郭镇之.全球化与中国寻求文化身份:以方言电视节目为例[J].新闻大学,2008(3):11-17. 被引量:10
-
3郭镇之.方言电视的本土追求--基于对昆明地区电视方言节目的调查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1(6):61-64. 被引量:8
-
4陈晶晶.方言话剧与中原文化:《宣和画院》的文化想象[J].殷都学刊,2017,38(3):33-36. 被引量:2
-
5文思.四川方言在新时期的保护和传播问题[J].北方文学(中),2018,0(9):220-221.
-
6蒋卓芹,韩亚辉.电视剧对城市地方感的建构研究——以《山城棒棒军》为例[J].科技传播,2022,14(1):103-105.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高旻.关于新疆主流媒体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传播互动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6):73-77. 被引量:1
-
2周东华,许晓洁.西安方言剧与城市形象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71-74. 被引量:7
-
3桂万保.论电视媒体的方言传播与文化和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18(1):73-75.
-
4何锦庆.方言栏目发展探析——以《周末有搞》为例[J].新闻传播,2011(5):111-111.
-
5陈静静.公共空间重塑与地域文化表达——昆明中轴线的重建及其媒体话语[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2(3):96-100. 被引量:1
-
6赵晓娟.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4):117-118. 被引量:1
-
7何海翔,金明勇.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合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2):91-94. 被引量:2
-
8钟婷.关于民族志研究方法的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6):217-217. 被引量:4
-
9刘长宇.论李伯清“散打”评书的独特魅力——以本土表征与艺术承变为视角[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1):141-144. 被引量:2
-
10黄骏,邓飙.全球地方感在媒介方言传播中的考察[J].学习与实践,2017(2):125-132. 被引量:5
-
1彭健.跨文化交流的中西文化差异[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0(10):202-203. 被引量:2
-
2忘川.“老”字外衣下的世俗化信仰——电影《老炮儿》与方言剧《老汤》的共性探讨[J].曲艺,2016(2):34-36. 被引量:1
-
3思敏.第11届“西南戏剧艺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J].四川戏剧,2004(6):64-64.
-
4谭婧伶.一方水土一方话:浅析方言剧的发展[J].魅力中国,2014(19):146-146.
-
5邹卫平.清泉汨汨情无尽——济南市曲艺团原创剧目《泉城人家》观后[J].戏剧丛刊,2012(1):27-27.
-
6杨凡周.新时期“粤味”剧琐议[J].粤海风,2003,0(4):64-67. 被引量:2
-
7名家说幽默[J].晚晴,2010(8):23-23.
-
8孟涛.画室随谈[J].美术观察,1998(7):27-28.
-
9杜佳.坚守与突围——王宏创作经[J].曲艺,2014(12):50-53.
-
10段庸生.方言、方言剧与川方言剧[J].四川戏剧,2004(5):16-1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