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8
-
1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3,13(6):48-51. 被引量:82
-
2姜文涛.无意识是解决有意识设想不可忽视的途径[J].沈阳大学学报,1991,3(1):45-46. 被引量:1
-
3张显东,方留.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5):107-109. 被引量:11
-
4苏霍姆林斯基著 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前言第9页,前言第5页,第3-7页.第19页.第31页.第361页.前言,第11页.前言,第12页.第472页.第473页.第11页.第9页.前言,第3页.第38页.第37页.第9页.
-
5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66.
-
6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7袁运开.简明中小学教育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8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
9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十七.
-
10戴钢书.德育环境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1高继忠.建设温馨愉悦的校园文化[J].普教研究,1997(2):50-51.
-
2郑庭海.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J].甘肃教育,2006(21).
-
3刘文辉.运用激励机制 提高德育功效[J].宁夏教育,2001(Z1):11-12.
-
4申爱红.加强班会德育功效的几个原则[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4):15-16.
-
5韩津利.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提高学校德育功效[J].中国轻工教育,2001,4(3):11-12.
-
6王玲,秦天霞.班级活动的德育功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3):37-38. 被引量:1
-
7覃俊.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点滴思考[J].学苑教育,2012(3):81-81. 被引量:7
-
8骆文伟.充分发挥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4(12):24-26. 被引量:3
-
9虞满华,姚巧云.论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2):51-52. 被引量:1
-
10任军.校园环境艺术化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6(1):110-11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