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系统研究

A Synthetical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Trend ofHigh Edu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高等教育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提下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为此,结合高教规模扩大的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及布局应有发展的眼光和战略远见,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协调。 High education get rapidly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itting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ctualizing the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promote our nation. In this paper, the forecasting model of development trend on high education have been confirmed by fact of high education size being enlarged. In a cording to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the course, policy, programming and distribution of high education should be designed in perspective and forecasting. All kinds of integrant of high education should be put in line to ensure high education development smoothly. [
机构地区 东北农业大学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1,254,共3页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趋势 科教兴国战略 预测模型 21世纪 pedagogy high educ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forecasting methods integrant in- l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李长安.论教育的就业功能[J].教育与经济,1999,15(1):26-28. 被引量:13
  • 2周贝隆.数据、分析,战略判断和选择——关于高教发展问题的札记[J].科技导报,1993,11(3):42-45. 被引量:1
  • 3周贝隆.证伪、求实──再谈高教发展数据的国际比较[J].科技导报,1996,14(9):49-51. 被引量:6
  • 4周贝隆.高教发展规模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29-36. 被引量:30
  • 5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7)》,比例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公布的历年城乡人口数据折算后得出.
  • 6中国21世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访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朱开轩”,《中国2l世纪经济走向-部省级领导干部访谈录》,邢俊芳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P350-366.
  • 7按UNESCO口径,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应以大学在校生数为分子,以18-22岁(由于中小学学制长短等不同,个别国家是17-2l岁或19-23岁.但都是5年的年龄段)年龄段人口作为适龄人口为分母来计算,但《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给出的毛入学率是按18-2l岁(4年的年龄段)的人口数为分母计算的(周贝隆先生也这样主张,其理由是中国的学制大专2-3年,本科大都4年.据我们了解,其它国家也大都如此),但是我们按毛入学率与在校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间的换算关系计算、检验的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出的1995年我国18-21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4.6%)与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得到的结果(5.9%)严重不符;按5年即18-22岁计算的结果(7.1%)则与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得到的结果(7.6%)接近.因此,以18-21岁为口径计算毛入学率,实际上是在缩小分母的同时没有也无法相应地缩小分子.鉴于这一事实,再考虑到接UNESCO口径,大学在校生数应包括成人高校在校生数,而我国成人高校在校生数已接近普通高校,故我们主张仍应以UNESCO的口径为准。
  • 8吴永亮,“人才匮乏-跨世纪的挑战”.经济日报,1998年1月25日第7版.
  • 9实际上,只要毛入学率的口径相同,用这两个指标中的任何一个说明问题都是可以的,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毛入学率=在校学生数/适龄人口=在校学生数÷总人口/适龄人口÷总人口=在校学生占人口比例/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这时需要指出,我们对《中国统计年鉴(1997)》和《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6)》给出的1996年相关数据进行了核实、计算,发现《中国统计年鉴》给出的每万人口的大学在校生数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为分子计算的,没有包括研究生数,也没有包括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如果以此与UNESCO口径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中国的数据会大大偏低.
  • 10孔宪铎.“对教育的呼声”[J].科技导报,1995,(4):38-38.

共引文献25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