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
4
Earthquak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地震灾害对经济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破坏,论述了地震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地震灾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发展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提出了正确处理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减灾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作者
杨仕升
苏毅之
秦荣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广西 南宁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预防措施
科学技术
人和自然
防震减灾措施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8
1
梅广清,沈荣芳,张显东.
自然灾害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灾害学,1998,13(3):13-16.
被引量:7
2
张梁.
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10(4):1-5.
被引量:20
3
洪峰,谢礼立.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决策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19(2):9-14.
被引量:15
4
胡兆量.
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J]
.地理教学,1999(4):1-3.
被引量:1
5
王云芳.
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增长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9(4):16-20.
被引量:1
6
张国民.我国的地震灾害和地震预报 [J].中国地震信息网专家论坛,2003年:.
7
葛治洲.
市场经济与防灾减灾[J]
.战略与管理,1994(4):52-56.
被引量:3
8
胡爱真,荣艳.
防震减灾与经济发展浅议[J]
.山西地震,2001(1):26-2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漆新贵.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价值观的更新[J]
.中国教育学刊,1998(2):10-14.
被引量:27
2
姜立新,傅征祥.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估算与预测方法[J]
.自然灾害学报,1995,4(4):27-33.
被引量:25
3
于庆东,沈荣芳.
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探讨[J]
.灾害学,1996,11(2):10-14.
被引量:68
4
谢礼立,张晓志,周雍年.
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J]
.四川地震,1996(4):14-29.
被引量:63
5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6
宁明.人类第一次做出正确预报的有前震的海城地震[J].山西地震,1987,(1):96-96.
7
郑传华 金磊 等.试论地震灾害及其减灾对策.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08-170.
8
洪峰.砖结构的动力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M].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985..
9
洪峰.大连市大沙沟水厂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8,4(2).
10
三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减灾社会化的探索与推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39
1
罗奇峰,石春香,曹炳政,杨树龙,熊华,李仕栋.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aseismic research in China in recent four years[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3,16(6):656-675.
2
赵金亮,张翔.
汶川地震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消费导刊,2009,0(14):76-76.
3
贾超,金峰,王品江,张楚汉.
高坝抗震设防问题的探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1):155-158.
被引量:8
4
杨仕升.
地震灾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刍议[J]
.国际地震动态,2005(4):1-4.
被引量:2
5
梁芳,聂高众,高建国.
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J]
.灾害学,2006,21(2):110-113.
被引量:15
6
王成虎,何满潮,刘墨山.
某水电站高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3):248-251.
被引量:6
7
王根龙,张军慧,梁永朵.
中国地震灾害现状及地震灾害系统工程研究[J]
.灾害学,2006,21(3):15-19.
被引量:15
8
郭春明,朱荃.
新时期西藏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思考[J]
.高原地震,2007,19(1):1-5.
被引量:3
9
苏幼坡.
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城市防灾能力[J]
.城市环境设计,2008(4):22-24.
10
罗迎新.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3):96-101.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7
1
李国华,韦珊珊.
地基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计算方法[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z1):5-8.
被引量:4
2
汪梦甫,汪加武.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高层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2):1-4.
被引量:4
3
方志,陆浩亮,王龙.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J]
.世界地震工程,2006,22(1):57-63.
被引量:24
4
单之蔷.
祖国的另一面:多灾多难[J]
.中国国家地理,2008(6):12-14.
被引量:4
5
王月雅.
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迫在眉睫[J]
.中国城市经济,2008(6):24-27.
被引量:2
6
姜忻良,王美丽,王学艳.
基于强解耦方法的土-结构平扭耦联参数分析[J]
.振动与冲击,2009,28(10):154-157.
被引量:3
7
洪峰,谢礼立.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决策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19(2):9-14.
被引量:15
8
曾兆江,尹颖.
MATLAB在建筑结构减振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10(4):21-29.
被引量:1
9
王斌,蒋东红,刘之洋.
橡胶垫减震结构的动力反应[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4):418-421.
被引量:9
10
贾立哲,段忠东.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理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2):122-12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张馨圆,葛楠,富腾,王兴国.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影响研究[J]
.建筑科学,2020,36(1):26-33.
被引量:4
2
赵金亮,张翔.
汶川地震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消费导刊,2009,0(14):76-76.
3
杨仕升.
地震灾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刍议[J]
.国际地震动态,2005(4):1-4.
被引量:2
4
成文浩.
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玉树地震为例[J]
.科技信息,2010(32):389-38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续新民,杨马陵,黄长林.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震灾害与防御[J]
.灾害学,2006,21(4):36-41.
被引量:2
2
陈和,王荣祥.
日本大地震对广东经济影响研究:基于产业链的视角[J]
.战略决策研究,2011,2(3):32-36.
被引量:1
3
张晓民.
地震影像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J]
.办公室业务,2017(24):140-140.
4
谭皓文.
浅谈地震成因及预防[J]
.神州,2019,0(1):224-224.
5
滕飞,杨晶,樊树钢,宋函屿.
自然灾害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2019,0(5):188-190.
被引量:2
6
张克纯,李凝志.
复杂地震激励下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进展[J]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270-1275.
被引量:2
7
赵洁,刘德稳,姚顺忠,刘阳,招继炳,周旺旺,肖帅,武倩倩,万锋,李天明.
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在三维地震下的响应研究[J]
.地震研究,2021,44(4):665-672.
被引量:1
8
甘莹莹,刘子乔,王东洋,孙晓颖.
基于等效线性化的核电厂频域隔震分析方法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2024,19(1):160-169.
9
陈一.
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
.砖瓦,2024(5):44-46.
1
赵金亮,张翔.
汶川地震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消费导刊,2009,0(14):76-76.
2
汪浩瀚.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观——以宁波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2(5):121-123.
被引量:4
3
王艳萍.
应实行绿色GDP[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7):25-27.
被引量:2
4
王胜今,齐艺莹.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6):89-94.
被引量:7
5
陈春明.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4):60-62.
被引量:2
6
李方华,牛海燕.
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保护的主旋律[J]
.绿色视野,2009(9):32-34.
7
杨美景.
大城市群人口、资源、环境一体化问题初探——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厦门科技,2004(3):38-41.
8
生态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J]
.绿色视野,2010(4):34-37.
9
何伦志,高懿德.
从新疆的资源、环境特点看新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6):1-5.
被引量:16
10
高同彪.
关于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几点认识[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7-29.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