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众化与新文学路向之争——三四十年代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局限在让读者看得懂与旧形式的利用上 ,未能对文学的民族性与审美性等关键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 ,其实 ,新文学发展出现的困难主要是对大众的审美要求认识不足 ,新文学脱离大众的症结在于它没有彰显文学艺术本有的审美特征 ,而民族性问题也必须在强化新文学创造者的审美意识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讨论涉及到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
作者
庄锡华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5,共6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文学
大众化
毛泽东
胡风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鲁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349.
2
郑伯奇.《关于文学大众化的问题》[J].大众文艺,1930,.
3
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J].文学,1932,1(1).
4
茅盾.问题中的大众文艺[J].文学月报,1932,1(2).
5
毛泽东.反对党八[A]..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1-832.
6
.新民主主义论[A]..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5.
7
郭预衡.学习毛主席批判地继承文艺遗产的理论[N].光明日报,1962-05—20.
8
.胡风评论集:中册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09,216,219.
共引文献
35
1
李今.
翻译的政治与翻译的艺术——以瞿秋白和鲁迅的翻译观为考察对象[J]
.河北学刊,2007,27(2):138-142.
被引量:5
2
李明军.
论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流变[J]
.齐鲁学刊,2005(1):95-99.
被引量:3
3
杨经建.
“红色经典”:在“现代性”叙事中理解和阐释[J]
.东岳论丛,2006,27(1):105-111.
被引量:12
4
张卫中.
倾斜的坐标——“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策略及影响辨析[J]
.文艺争鸣,2006(1):89-94.
被引量:3
5
秦富平.
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建设[J]
.晋阳学刊,2006(2):127-128.
6
陈珺.
三十年代“国难小说”及旧派通俗小说的历史转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3):159-182.
被引量:2
7
吴双.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当代思考[J]
.当代文坛,2007(3):58-59.
8
赵睿.
从“化大众”到“大众化”看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化[J]
.学术论坛,2007,30(4):48-51.
被引量:2
9
杨春时.
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通俗文学合法性的不足[J]
.文艺争鸣,2007(9):82-89.
被引量:7
10
赵黎明.
“大众语”:五四白话文精英色彩的祛除——对1934年大众语问题讨论的一个观察侧面[J]
.北方论丛,2007(5):38-4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
1
王爱松.
“大众化”与“化大众”[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6,33(2):27-35.
被引量:6
2
李宁宁.
文艺大众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形态——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0(2):28-33.
被引量:1
3
郑金琼.
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再回顾[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4(1):108-110.
被引量:1
4
周晓芬.
朱自清与现代文学的大众化[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0):88-90.
被引量:2
5
杨振喜.
偏执的坚守与开放的创新——孙犁与赵树理在大众化上的比较[J]
.天中学刊,2000,15(4):47-5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张芳馨,徐嘉遥.
“五四”以来文学大众化新探讨[J]
.社科纵横,2014,29(4):105-107.
2
祝志满.
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价值[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2):50-54.
1
贾玉梅.
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性”比较[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161-164.
被引量:2
2
郭雅洁.
90年代以来“京派”文学民族性研究述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1):75-80.
3
吕芳.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J]
.文学评论,1996(6):99-109.
被引量:21
4
史英伟.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464-465.
5
一种中国的现实:阅读余华[J]
.当代作家评论,1997(1):123-123.
6
王光.
毛泽东的社会文艺观和民族文艺观[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7(4):39-40.
7
马琳.
谈叶赛宁作品中的俄罗斯民族性问题[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5):16-20.
8
金安利.
抗战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论争[J]
.重庆社会科学,2005(11):87-90.
9
陈慧.
全球化趋势下文艺学的民族性问题[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5):82-84.
被引量:1
10
周克芹.
面对乡土的文学[J]
.当代文坛,1988(4):4-5.
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