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幼穗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一种主要禾谷类粮食作物,其原生质体培养一直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直到最近才有第一篇有关小麦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原生质体再生成小植株的报道。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已从幼穗切段起始的愈伤组织分离的体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大量胚状体,并进一步分化成了小植株。
作者
任延国
贾敬芬
李名扬
郑国錩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
西南农业大学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693-698,共6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小麦幼穗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1
1
Chu C C,Sci Sin,1975年,18卷,658页
同被引文献
106
1
张明菊.
原生质体瞬间表达系统在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1):92-95.
被引量:1
2
龚明良,卜锅章,丁昌敏,姚绍满,张历历.
烟草种间体细胞杂交育成新品系[J]
.中国烟草学报,1992(2):22-28.
被引量:5
3
明镇寰,翁醒华,胡蓉,孙卫宁,金理明.
GUS基因在大麦叶肉原生质体中瞬间表达的研究[J]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0(3):344-349.
被引量:1
4
陈文品,吴琴生,刘大钧.
多花黑麦草原生质体培养和再生白化苗[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12(4):1-6.
被引量:4
5
向太和,王利琳,胡江琴,梁海曼.
水稻原生质体细胞学状态与原生质体复壁分裂相关性初探[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6):679-682.
被引量:2
6
张根发,黄百渠,罗希明,李风霞,鲍晓明.
小麦幼胚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5):344-346.
被引量:3
7
李国甫,倪丕冲,李梅芳.
高频水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3):234-237.
被引量:2
8
程增书,高志强,方仁.
小麦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高频率细胞分裂及愈伤组织形成[J]
.华北农学报,1994,9(1):1-6.
被引量:3
9
贾勇炯,陈放,李瑛,何小莉.
从水稻悬浮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1(3):382-385.
被引量:2
10
李名扬.
从长期继代培养的胡萝卜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获得再生小植株[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1):102-10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3
1
郭光沁,夏光敏,李忠谊,陈惠民.
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ROTOPLAST-DERIVED CELL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J]
.Science China Chemistry,1991,34(4):438-445.
被引量:1
2
简玉瑜.
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的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65-67.
被引量:5
3
张根发,黄百渠,罗希明,李风霞,鲍晓明.
小麦幼胚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5):344-346.
被引量:3
4
杨长登,赵成章,戚秀芳.
籼稻绿芽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成株[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4):222-226.
被引量:2
5
鲁雪华,刘中柱,林永烈,林大添,丁舒敏.
旱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4):419-425.
被引量:1
6
朱根发,葛台明,余毓君.
小麦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4):315-321.
被引量:7
7
陈曦,王丽莉,鲁润龙,鲍时来,尹路明.
烟草NC_(89)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1997,6(3):1142-1147.
被引量:3
8
李书平,王建迎,刘世强.
小麦原生质体培养现状及其进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3):238-242.
被引量:3
9
李名扬,唐岱,徐淳.
谷子细胞悬浮培养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2(4):379-383.
被引量:5
10
周爱芬,夏光敏,陈惠民.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原生质体培养[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4,34(3):338-3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张立营,李喜文,许红力,庞晓斌,李彦舫.
野大麦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290-292.
被引量:4
2
王慧中,黄绍兴.
生物工程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4(6):115-121.
被引量:1
3
Taiming Ge,Shunwu Yu,Xinghua Lin,Falan Qin,Yu Yujun,Yuefeng Xi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asymmetric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wheat and Italian ryegrass[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7(24):2093-2095.
4
张文峰,周清海.
细胞工程技术与蔬菜育种[J]
.吉林蔬菜,1994(6):28-30.
5
简玉瑜.
作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的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65-67.
被引量:5
6
马和平,马彦军,李毅,邸利,臧建成.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改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应用技术[J]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1):109-112.
被引量:2
7
秦余香,赵双宜,支大英,夏光敏,陈惠民.
根癌农杆菌介导大麦Mlo反义基因转化小麦[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9(5):102-106.
被引量:10
8
魏松红,曹远银.
小麦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21-24.
被引量:1
9
周爱芬,夏光敏,陈惠民.
外加电场对小麦和簇毛麦原生质体分裂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
.植物学通报,1995,12(1):52-53.
被引量:4
10
马和平,臧建成,李毅,吴袖荣.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J]
.河北林果研究,2005,20(4):343-346.
被引量:17
1
刘思衡,康水英,连秀叶,巫升鑫,郭玉春.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初步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4):39-42.
被引量:1
2
刘萍,张琼玉,徐龙珠,陈晓虹,刘亚丽.
不同品种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1(4):65-68.
被引量:3
3
曾寒冰,李文雄.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的反应[J]
.东北农学院学报,1989,20(3):205-210.
被引量:8
4
肖海林,赵世绪.
影响小麦幼穗离体培养几个重要因素的研究[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15(2):147-151.
被引量:8
5
裴翠娟,方仁.
小麦幼穗体细胞无性系R2代性状变异的观察[J]
.河北农作物研究,1993(2):35-38.
6
郑企成,朱耀兰,陈文华,唐选明.
辐照小麦幼穗外植体诱变效果初报[J]
.核农学通报,1991,12(1):8-11.
被引量:5
7
赵元增,茹振钢,李友勇.
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2):3-6.
被引量:6
8
权军利,刘正全,陈耀锋,韩德俊,李春莲,任慧莉.
蔗糖与激素对小麦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形成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6):87-91.
被引量:8
9
高翔,宁锟,杜联盟,宋哲民.
小麦幼穗分化发育特征研究进展[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4(3):34-36.
被引量:2
10
李雪梅,刘熔山.
小麦幼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作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0(4):255-260.
被引量:26
科学通报
198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