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实物观”的实践本质和关系向度——论经济学批判中的社会关系视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实物”有两个基本的特点 :物是“生产物” ,体现的是感性的人的主体实践本质 ;物是“社会物” ,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如果说前者体现了与旧唯物主义 (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 )抽象物质观的根本区别 ,那么后者则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传统的积极扬弃。马克思的实物观 ,重在揭示和透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诸“物相”———商品、货币、资本等具体历史形态———的主体实践本质和社会关系向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社会关系方法论 。
作者 周志山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6,共8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0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第72页.第276页.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9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2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1、165页.第167、124页.第167页.第129页.第124页.第123、124页.第20页.第62、63页.
  • 7.《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4、52页.第363-367页.第113页.第233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7页.第89页.第91-92页.第89页.第110页.第171、89页.第176页.第392页.第394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0页.第144页.
  • 10.《剩余价值理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0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