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3年第4期28-33,共6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91
-
1章一平.冷战后世界的新安全观[J].现代国际关系,1997(2):39-41. 被引量:3
-
2李少军.论安全理论的基本概念[J].欧洲研究,1997,18(1):24-33. 被引量:35
-
3张兴堂.影响中日关系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2):68-69. 被引量:3
-
4刘雪莲.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关系[J].东北亚论坛,2004,13(4):75-79. 被引量:9
-
5西崎文子,王贞.全球性超级大国还是民主典范?——后冷战时代日本的美国观[J].国际政治研究,2005,26(1):84-93. 被引量:3
-
6黄大慧.不断走向“保守化”的日本政治[J].教学与研究,2005(12):36-42. 被引量:2
-
7韩献栋.结构、行为、朝核危机和东北亚安全[J].现代国际关系,2007(1):38-44. 被引量:6
-
8李开盛.中国对朝核问题影响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4):48-53. 被引量:5
-
9韩召颖,杨银厂.美日同盟对中国防范的加强与中日关系走向[J].国际论坛,2007,9(3):32-37. 被引量:2
-
10孙向丽.朝核问题实质与发展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7(6):13-19.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25
-
1刘胜湘.西方国际安全理论主要流派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5(3):17-21. 被引量:4
-
2门洪华.“安全困境”与国家安全观念的创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36-39. 被引量:7
-
3胡文秀.试析国家安全观的衍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2):195-200. 被引量:3
-
4贾利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日博弈分析[J].日本研究,2007(2):24-29. 被引量:1
-
5谢雪屏.国家安全及若干相关概念的学术梳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6. 被引量:4
-
6王学军.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下的国家安全研究[J].当代亚太,2007(9):24-31. 被引量:8
-
7孙宁.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12(3):26-29. 被引量:1
-
8李捷.论分裂主义对国家安全的威胁[J].国际政治研究,2010,31(3):14-28. 被引量:6
-
9刘兰,徐质斌.关于中国海洋安全的理论探讨[J].太平洋学报,2011,19(2):93-100. 被引量:8
-
10刘骞.后冷战时期宗教与国家安全的关联性讨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9):67-83. 被引量:3
-
1庄庆鸿.日本社会的右翼生态[J].党政论坛,2013(14):32-32.
-
2王宁.从质询制度谈中国特色责任政府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2):18-20.
-
3党群关系新思维[J].领导决策信息,2011(27):10-10.
-
4日本男囚犯因内裤起诉国家获胜[J].政府法制,2013(2):21-21.
-
5福田对华班底的使命[J].环球人物,2008,0(4):34-34.
-
6半数美国人认为中国比日本更重要[J].党课,2011(7):123-123.
-
7李筱竹,杨欢,渠鸿儒.外媒点赞“习式反腐”成果[J].党建文汇(下半月),2015,0(9):35-35.
-
8汾水.日本政府封杀言论的一起冤案[J].今传媒,2006,14(02X):22-22.
-
9朱锋.日本对和平主义说“再见”[J].今日中国,2014,0(8):14-15.
-
10徐勇.铭记“二战”历史 珍惜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J].世界文化,2015,0(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