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7-61,共5页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参考文献2
-
1李浩敏,植物分类学报,1988年,26卷,2期,96页
-
2Hu H H,A miocene flora from Shantung Prov China,1940年
同被引文献375
-
1杨志斌,陶金川,黄致远,宗世贤,郝日明.中国亚热带稀有濒危活植物的迁地保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43-46. 被引量:4
-
2许玉兰,蔡年辉,康向阳,段安安.SSR-PC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的研究概述[J].生物技术,2012,22(2):73-76. 被引量:20
-
3应叶青,吴家胜,戴文圣,黎章矩.柃木苗期光合特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366-370. 被引量:34
-
4周浙昆.栎属的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21-33. 被引量:40
-
5路安民,李建强.“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的起源和散布[J].植物分类学报,1993,31(6):489-504. 被引量:15
-
6方炎明,樊汝汶.中国金缕梅科叶表皮毛的变异与演化[J].植物分类学报,1993,31(2):147-152. 被引量:11
-
7林有润.菊科植物的系统分类与区系地理的初步探讨[J].植物研究,1993,13(2):151-201. 被引量:37
-
8王荷生,张镱锂.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科属的分布型[J].地理学报,1994,49(5):403-417. 被引量:70
-
9杨其生.银缕梅研究初报[J].江苏林业科技,1994,21(1):15-18. 被引量:3
-
10廖文波,张宏达,仲铭锦.广东亚热带植物区系表征科的区系地理学分析[J].生态科学,1994,13(1):47-55.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24
-
1张志耘,路安民.金缕梅科:地理分布、化石历史和起源[J].植物分类学报,1995,33(4):313-319. 被引量:35
-
2周浙昆,Arata Momohara.一些东亚特有种子植物的化石历史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5):449-470. 被引量:23
-
3吴征镒,孙航,周浙昆,彭华,李德铢.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6):577-604. 被引量:164
-
4黄绍辉,方炎明,彭冶,颜建法,方顺清.江苏宜兴市龙池山银缕梅种群的生态位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6):80-83. 被引量:15
-
5易思荣,黄娅,申明亮,谢世友,梁国鲁.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J].生态科学,2007,26(3):242-245. 被引量:14
-
6朱汤军,岳春雷,金水虎.银缕梅和伴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比较[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2):176-180. 被引量:10
-
7刘兴剑,孙起梦,窦剑.珍稀树种银缕梅引种观察[J].江苏农业科学,2008,36(4):173-175. 被引量:5
-
8刘兴剑,汤诗杰,姚淦,熊玉宁.银缕梅开花过程与花形态观察[J].江苏农业科学,2008,36(6):165-166. 被引量:9
-
9孙叶根.安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山地研究,1998,16(3):210-214. 被引量:8
-
10章群,施苏华,黄椰林,谈凤笑,张宏达.金缕梅亚科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1):107-11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07
-
1赵万义,刘忠成,王蕾,凡强,刘佳,廖文波.罗霄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与残遗现象[J].生物多样性,2020(7):854-866. 被引量:1
-
2周舒扬,杨洪一,赵敏,梅丽艳.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产细胞壁降解酶和漆酶活性分析[J].玉米科学,2010,18(5):126-130. 被引量:9
-
3李志刚,梁存柱,王炜,王立新,贾成朕.贺兰山植物区系的特有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6):630-638. 被引量:5
-
4张朋伟,余树全,伊力塔,陈亚锋,余小龙.不同类型园林树木光合特性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12):55-59. 被引量:11
-
5张伟,赵善伦.山东维管植物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4):363-368. 被引量:9
-
6郭昆,乔格侠.扁蚜亚科(同翅目,扁蚜科)蚜虫地理分布格局初探[J].动物分类学报,2005,30(2):252-256. 被引量:3
-
7尤海梅,阎传海,于法展,王仲宇.侧柏人工林下层木本植物的组成及多样性[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6):60-64. 被引量:1
-
8芦维忠,任继文.甘肃麦积山风景区植物多样性及保护[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44-47. 被引量:11
-
9赵玥,赵文军,朱水芳,吕国忠.核rDNA ITS序列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5(5):26-28. 被引量:14
-
10吴征镒,孙航,周浙昆,彭华,李德铢.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6):577-604. 被引量:164
-
1郝日明,魏宏图.金缕梅科一新组合[J].植物分类学报,1998,36(1):80-80. 被引量:16
-
2张建国.恐龙赏过的梅——银缕梅[J].百科知识,2009(6):56-57.
-
3傅军.万古之梅——银缕梅[J].花卉,2010(1):6-7.
-
4李建华,A.LinnBogle,AnitaS.Klein,潘开玉.金缕梅科银缕梅属与帕罗堤属的亲缘关系——核糖体DNA ITS序列证据[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6):481-493. 被引量:15
-
5邵小平,方国富.银缕梅的生境调查与迁地保护[J].安徽林业科技,2004(2):12-13.
-
6刘兴剑.盆景新树种——小叶银缕梅[J].花木盆景(上半月),2000(4):29-29. 被引量:1
-
7章群,施苏华,黄椰林,张宏达.金缕梅亚科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19(6):445-448.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