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亚洲价值观评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亚洲价值观的来源、内涵和核心作了阐述。作者认为东亚文化各异 ,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而目前宣扬的所谓亚洲价值观漏洞颇多 ,难以自圆其说。亚洲价值观以意识形态化的儒家思想为核心 ,恰恰暴露出其落后性 ;亚洲价值观的倡导者在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中 ,不仅无的放矢 ,击不中要害 ,甚至用陈腐的观念反对进步的思想 ,对此迈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都应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
郑易平
陈延斌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4-67,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亚洲价值观
儒家思想
分类号
B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9
1
何家栋.《中国的道路》[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
2
何清涟.《经济学与人文关怀》[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3
启良.《启良集》[M].三联出版社,1994年..
4
李大钊.《守常文集》[M].上海北新书局,1950年..
5
启良.《新儒学批判》[M].三联出版社,1988年..
6
.《孙中山全集》(第1卷)[M].中华书局,1981年..
7
.《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M].三联出版社,1984年..
8
冯久玲.《亚洲的新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121页.
9
.《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共引文献
27
1
李路曲.
当代东亚政党体制转型原因的比较分析[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6):59-64.
被引量:1
2
熊志勇.
逸轨·内铄·博弈──基于新军发难辛亥的历史言说[J]
.湖北社会科学,2001(9):17-19.
3
赖振寅.
甄真贾假《红楼梦》(下)[J]
.红楼梦学刊,2001(2):62-83.
被引量:1
4
吴桂龙.
晚清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及思潮的形成[J]
.史林,2000(4):68-77.
被引量:12
5
庄礼伟.
百年来台湾文化的源流、属性与变迁[J]
.东南亚研究,2005(3):87-92.
被引量:12
6
杨鲁慧.
中产阶级的崛起与东亚政治转型[J]
.当代亚太,2006(1):43-49.
被引量:9
7
杨鲁慧.
非政府组织:东亚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新角色[J]
.政治学研究,2006(1):117-122.
被引量:3
8
郑鼎文.
试论政府对初始条件的有限干预[J]
.政治学研究,2006(1):123-126.
被引量:2
9
杨成炬.
汉语“公务员”概念的流变[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5):143-148.
被引量:4
10
耿云志.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J]
.广东社会科学,2007(1):105-112.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0
1
任剑涛.
李光耀为何改弦更张——网络时代亚洲的价值重建[J]
.南风窗,2001(4):66-69.
被引量:3
2
庄礼伟.
亚洲的病痛——剖析“裙带资本主义”[J]
.南风窗,2001(6):72-75.
被引量:8
3
邵昕.
美国的人权外交与亚洲价值观的冲突论析[J]
.学习与探索,1999(5):79-82.
被引量:3
4
黄心川.
亚洲价值观与亚太文明和宗教的发展[J]
.当代亚太,1998(11):3-9.
被引量:1
5
董淮平.
东亚社会的现实选择:析李光耀的“亚洲价值观”[J]
.社会科学,1998(6):69-72.
被引量:2
6
张颐武.
全球化:亚洲危机中的反思[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6):56-57.
被引量:3
7
王锐生.
儒家思想与东亚的现代化[J]
.中国哲学史,1996(4):7-11.
被引量:7
8
张德.
儒家文化传统与东亚经济崛起[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0(1):65-69.
被引量:3
9
苏志宏.
喜观东方潮──读奈斯比特的《亚洲大趋势》[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7,24(3):79-81.
被引量:1
10
盛邦和.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本亚洲主义[J]
.历史研究,2000(3):125-135.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5
1
严挺.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传统文化要素辨析[J]
.理论学刊,2023(1):32-41.
被引量:5
2
李翔海.
从“亚洲价值观”的兴起看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J]
.学术月刊,2006,38(2):53-58.
被引量:6
3
魏炜.
对新加坡倡导“亚洲价值观”的再思考——从国际背景出发[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86-90.
被引量:1
4
李芸.
“亚洲意识”的文化论述和历史渊源[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2):12-13.
5
盛邦和.
“亚洲价值观”与儒家文化的现代评析[J]
.中州学刊,2013(1):95-10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林闽钢,刘璐婵.
东亚福利体制研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2(2):1-20.
被引量:11
2
康凤云,张艳国.
论中华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互动意义[J]
.学习与实践,2007(7):147-151.
3
李芸.
“亚洲意识”的文化论述和历史渊源[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2):12-13.
4
谭政.
从国产大片到亚洲大片:谋求中国电影的新发展[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2):98-103.
被引量:7
5
谭政,张燕.
改变世界电影版图的中印电影及其合作路径[J]
.当代文坛,2016(6):160-164.
被引量:1
6
张渤.
新加坡华语电视剧的文化归依[J]
.青年记者,2018(33):93-94.
7
高敏.
“亚洲价值观”中的儒家伦理[J]
.网络财富,2009(12):239-240.
被引量:1
8
章宏,邵凌玮.
日本模式电视剧在中国青年受众中的接受比较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0):99-104.
9
熊华勇.
亚洲文化情景下的酒店运营模式研究[J]
.上海商业,2022(9):13-15.
10
谢俊,狄金华.
高校就业率的产生过程及其逻辑--以某地方高校为例[J]
.现代大学教育,2023,39(3):87-96.
被引量:3
1
袁明.
从亚洲价值观谈起[J]
.世界知识,2000(20):21-23.
被引量:1
2
郑易平.
关于亚洲价值观的思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39-45.
被引量:1
3
徐震.
哈贝马斯对亚洲价值观的批判[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27-33.
被引量:1
4
宝兴.
第五次韩、中、日学术研讨会简述[J]
.道德与文明,1999(1):41-41.
5
尚永琪.
鸠摩罗什对般若学及东亚文化的贡献[J]
.史学集刊,2010(2):38-43.
被引量:6
6
黄佼.
大乘与东亚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J]
.佛学研究,1996(0):304-306.
7
王家骅,钱茂伟,章益国.
儒学与中日东亚文化——王家骅教授访谈录[J]
.历史教学问题,2001(4):14-15.
被引量:1
8
李翔海.
从“亚洲价值观”的兴起看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J]
.学术月刊,2006,38(2):53-58.
被引量:6
9
黄心川.
亚洲价值观与亚太文明和宗教的发展[J]
.当代亚太,1998(11):3-9.
被引量:1
10
宋荣培.
略论在全球化时代里文化认同的危机与儒家伦理观的意义[J]
.孔子研究,2001(2):4-18.
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