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春茶紫绿色鲜叶及其烘青茶的香气差异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紫色常出现在幼嫩的芽叶上,一般紫色芽叶在夏季多见,但有些品种常年均有紫色芽叶。一般认为,芽叶呈紫色是因其花青素含量较多所致,由紫色芽叶制得的绿茶,特别是春茶季节的高档绿茶,其滋味苦涩,汤色灰暗。然而,紫色芽叶对香气的影响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此,本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了同一品系春季紫、绿色鲜叶及其相应的烘青茶的香气成分,并与感官审评结果作比较,试从主、客观两方面考察紫色芽叶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作者
游小清
李名君
吴小崇
叶阳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
1992年第3期32-33,共2页
China Tea
关键词
茶叶
春茶
紫绿色
鲜叶
烘青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110
1
马春雷,陈亮.
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06,4(z1):16-22.
被引量:22
2
敖存,唐德松,龚淑英,刘蕾,顾志蕾.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0,30(5):384-392.
被引量:20
3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4
张小平,卞海榕.
茉莉花茶酸奶的研制[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4,40(4):55-57.
被引量:2
5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任清.
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 Ⅰ.精油化学成分分析[J]
.色谱,1993,11(4):191-196.
被引量:18
6
冯大炎.
美拉德反应及系列香料的合成[J]
.食品科学,1993,14(7):3-7.
被引量:19
7
游小清,王华夫,杨亚军.
福鼎大白茶在各引种地的香型及香气品质表现[J]
.中国茶叶,1993,15(5):6-7.
被引量:15
8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任清.
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花源质量稳定性的研究Ⅱ.净油和头香化学成分分析[J]
.色谱,1994,12(1):11-19.
被引量:18
9
周昱,魏宏,吴天送,林雅萍.
乌龙茶“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色谱,1994,12(5):356-356.
被引量:14
10
邵宛芳,蔡新,杨树人,袁唯.
云南普洱茶品质与化学成分关系的初步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9(1):17-22.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9
1
周昱,魏宏,吴天送,林雅萍.
乌龙茶“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色谱,1994,12(5):356-356.
被引量:14
2
江波,徐昆龙,田洋,李艳艳,肖蓉.
晒青茶叶和烘青茶叶成分比较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409-413.
被引量:3
3
王亨洪,童华荣,李兰英,朱玲.
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的挥发性组分及萜烯指数分析[J]
.食品科学,2011,32(2):168-172.
被引量:4
4
黄长修,王宏涛,蓝洪桥,苏明亮,苏玉忠,李军.
超临界CO_2萃取铁观音茶叶香气成分[J]
.化学工程,2010,38(12):1-4.
被引量:17
5
张秀云.
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1999,22(3):15-17.
被引量:25
6
王润贤,谢福灿,曹仁勇,齐晓花,陈学好.
春秋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芳香物质成分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6):517-525.
被引量:8
7
梅菊芬,徐德良,汤茶琴,卢媛,徐琪.
茶树花青素及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展[J]
.热带农业工程,2013,37(1):42-46.
被引量:22
8
赵国飞,罗理勇,常睿,陈贤明,曾亮.
离体茉莉花释香过程的香气成分特征[J]
.食品科学,2015,36(18):120-126.
被引量:23
9
周琼琼,赵仁亮,贺巍.
茶树体内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6):5326-533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6
1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1):242-252.
被引量:7
2
刘忠英,方仕茂,杨婷,李琴,李鹤,龙海燕,邓伦秀.
离蕊金花茶不同花期、不同花朵部位挥发性组分变化[J]
.贵茶,2022(4):48-55.
3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
被引量:18
4
张志刚,郑向华,施冰,叶鹏,林立毅,陈鹭平,邹伟,庄宛,王根芳,方元炜,周昱.
进口巴西“毒大豆”中种衣剂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J]
.检验检疫科学,2004,14(B12):6-10.
被引量:3
5
张超,卢艳,李冀新,黄卫宁,陈正行.
茶叶香气成分以及香气形成的机理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5,28(3):17-19.
被引量:53
6
郭雯飞,孟小环,罗永此,林健.
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J]
.茶叶,2007,33(2):78-81.
被引量:39
7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34(8):81-83.
被引量:20
8
苗爱清,江和源,李家贤,胡海涛,何玉媚,庞式.
做青对黄棪乌龙茶香气与醇系香气前体分布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8,29(4):102-105.
被引量:13
9
石燕,郑为完,熊华,鄢爱平.
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西藏酥油中的风味物质[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8,32(2):155-156.
被引量:9
10
藤原贤昌,杨亨栋.
乌龙茶制茶条件的变化对感官评审与香气成分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08,31(2):12-15.
被引量:3
1
陈玉琼,倪德江.
不同加工方法对名优绿茶香气成分差异性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1):91-96.
被引量:15
2
吴靖娜,路海霞,蔡水淋,苏捷,潘南,廖登远,刘智禹.
基于电子鼻和SPME-GC-MS评价烟熏液对熏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7):220-230.
被引量:11
3
于慧子,陈舜胜.
中华绒螯蟹蟹肉和蟹黄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英文)[J]
.食品科学,2011,32(8):267-271.
被引量:28
4
宋静,陈平,王玉莹,张玉刚,戴洪义.
苹果酒、醋中香气物质分析[J]
.中国酿造,2013,32(6):145-150.
被引量:7
5
刘晓娜,韩建春,李玲伊.
沙棘原汁澄清处理对沙棘酒香气成分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92-295.
被引量:7
6
柴丽娟,陈述云,袁继鑫,李岩,乔圆圆,赵冬艳,唐晓珍.
生姜蛋白酶对红葡萄酒澄清效果的研究[J]
.酿酒,2009,36(6):59-62.
被引量:7
7
潘利君,郦欣初,汪涓涓,黄云峰.
5倍葡萄柚油及葡萄柚油香气成分分析及讨论[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13(3):17-20.
被引量:3
8
泽村龙介,陈华平.
西红柿的香气[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3(1):34-36.
被引量:3
9
吴靖娜,路海霞,刘智禹,苏捷,廖登远,潘南,蔡水淋.
用电子鼻和SPME-GC-MS分析鲍鱼熟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31(4):431-437.
被引量:15
10
张新亭,王梦馨,韩宝瑜.
3个不同地域龙井茶香气组成异同的解析[J]
.茶叶科学,2014,34(4):344-354.
被引量:30
中国茶叶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