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9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point
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共2页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同被引文献265
-
1赵玉蓉.入世对政府制度供给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7-10. 被引量:2
-
2王建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4(z1):83-86. 被引量:4
-
3胡锦涛.胡锦涛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J].当代贵州,2005(15):13-13. 被引量:17
-
4王彬辉.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完善之我见[J].时代法学,2004,2(2):87-92. 被引量:13
-
5时金钟.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23-24. 被引量:9
-
6梁言顺.论低代价经济增长[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2(2):69-78. 被引量:3
-
7诸大建.循环经济的崛起与上海的应对思路[J].社会科学,1998(10):13-17. 被引量:25
-
8邹爱兵.生态文明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1998(5):38-39. 被引量:6
-
9王爱民,樊胜岳,刘加林,缪磊磊.人地关系的理论透视[J].人文地理,1999,14(2):43-47. 被引量:33
-
10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3):31-37. 被引量:110
引证文献39
-
1崔如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探索,2004(5):86-88. 被引量:24
-
2王代敬.邓小平非均衡协调发展思想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6):10-15. 被引量:2
-
3张成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生态化企业[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6):8-11. 被引量:6
-
4孟华,秦耀辰.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J].经济地理,2005,25(1):1-5. 被引量:7
-
5顾丽,彭福扬.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50-53. 被引量:26
-
6肖翊.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循环型社会[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9(2):10-13. 被引量:1
-
7吴晓燕.嘉陵江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05,23(1):29-34. 被引量:6
-
8韩士元.保持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7(2):54-58. 被引量:4
-
9刘建江 ,张显春 .论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05(8):26-30. 被引量:17
-
10郑江淮,唐湘筠.以和谐看待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5):26-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90
-
1刘芳芳,刘林霞.生态化技术创新:西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J].中国西部科技,2007,6(16):61-62.
-
2贾蕊,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4(34):225-226.
-
3叶国妍,唐加冕,周京徽.概率统计对投资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2):210-210. 被引量:1
-
4陆勇.从北京奥运看大型赛事体育危机公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53-56. 被引量:12
-
5曹慧,李胜,魏曼.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再造[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1):31-36. 被引量:1
-
6胡超.论江西省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232-234.
-
7谢继忠.河西走廊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21(2):48-52. 被引量:7
-
8万晓琼.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5(6):29-32. 被引量:8
-
9黄奕.以内部流程信息化管理根除公司治理顽疾[J].IT时代周刊,2005(13):73-73.
-
10岳彦芳,袁晋芳.循环经济下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揭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8):76-80. 被引量:9
-
1宁丙文.“安全是发展的硬道理”——“2012安全发展高峰论坛”现场实录[J].劳动保护,2012(8):32-34.
-
2马力超.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之本[J].中国政协,2004(7):34-36.
-
3欧阳东.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城镇化进程(专题一)[J].城乡建设,2004(4):6-6. 被引量:1
-
4要论[J].中国道路运输,2010(11):8-9.
-
5黎祖交.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辨析[J].林业经济,2000(6):14-17. 被引量:5
-
6编者的话:发展与资源——再论可持续发展观[J].中国涂料,2005,20(2).
-
7吕鹏健,李霞.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对重化工业的影响初探[J].当代石油石化,2015,23(1):25-28.
-
8鲁连胜.简论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1996(3):52-54.
-
9楚国良.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30(12):21-23.
-
10申盛泰.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12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