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关注现实——孙伯鍨先生学术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被引量:2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4,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共引文献52
-
1白刚,卞绍斌.告别体系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理路及其当代启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4):23-27. 被引量:1
-
2王文兵,齐国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体系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1):177-186. 被引量:1
-
3仰海峰.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J].社会科学辑刊,1999(5):13-18. 被引量:3
-
4苗启明,张团仙.论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范围、基点、特质[J].云南学术探索,1998(5):12-16.
-
5刘怀光.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79-82.
-
6陈坚.哲学学二题[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3(1):44-49.
-
7李春生.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与共产主义观的变革[J].天府新论,2005(1):12-15. 被引量:1
-
8袁祖社.面向人的生存与生活世界的实践价值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2):33-41. 被引量:2
-
9郑镇.科学扬弃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44-51. 被引量:5
-
10潘惠香,陶武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视野,2006(2):52-5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5
-
1黄枬森.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J].人文杂志,1990(5):1-8. 被引量:5
-
2俞吾金.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杨学功先生[J].哲学研究,2002(11):16-21. 被引量:61
-
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
6.《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778页.
-
7.《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340、126、341、351、72、320、152153、153、351页.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
9.《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10.《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312,429.
二级引证文献15
-
1杨学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J].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被引量:1
-
2陆剑杰.哲学学习、运用和创新的典范——陈云哲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05(4):14-22. 被引量:3
-
3王贵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的一些思考[J].哲学研究,2006(1):22-25. 被引量:8
-
4周鸿.当代教育学研究的学理纠缠及其主体性重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123-129. 被引量:2
-
5王贵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思想理论环境的合法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4):100-106. 被引量:1
-
6杨学功.累积学科共识推进学术研究——200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3):241-250.
-
7邹之坤,刘丽宏.哲学教学改革与高校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4):19-21.
-
8任阿娟,张仲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变革——纪念艾思奇《大众哲学》发表70周年[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4. 被引量:2
-
9陆剑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家学说对它的资源意义[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6):1-11. 被引量:1
-
10朱荣英.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后政治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悖反性处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2):38-44.
-
1唐正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信念维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3):18-20.
-
2周毅之.“方法”的解读和思想解放的活力[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3):14-17.
-
3侯惠勤.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解读马克思——兼论孙伯鍨重建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探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3):9-14. 被引量:9
-
4张一兵,唐正东.孙伯鍨哲学思想的方法论源起和内在逻辑——纪念孙伯鍨先生逝世一周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2):71-79.
-
5周宏.略论孙伯鍨先生的卢卡奇观——孙伯鍨先生逝世三周年祭[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1):6-10.
-
6陈爱华.关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解析——读孙伯 先生《卢卡奇与马克思》[J].高校理论战线,2000(10):57-61. 被引量:4
-
7秦益成.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和改变世界的理论特质——“《孙伯鍨哲学文存》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简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55-156.
-
8胡大平.孙伯鍨教授哲学思想访谈录[J].高校理论战线,2001(10):22-32. 被引量:5
-
9李宗陶.亨廷顿 智者停止发表箴言[J].南方人物周刊,2009(3):87-88.
-
10张一兵,刘林元,侯惠勤,姚润泉.一部研究马克思哲学的返本开新之作——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J].江苏社会科学,2004(2):236-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