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传媒时代电视文化的选择——网络电视传播透视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刘微.变化中的新闻内涵——美国主要媒体20年来新闻报道的变化[J].国际新闻界,1999,21(5):18-20. 被引量:23
-
2郭于华.社会变迁中的儿童食品与文化传承[J].社会学研究,1998(1):39-49. 被引量:21
-
3雷定安,金平.消费主义批判[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1(3):43-47. 被引量:16
-
4(美)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第1版[M].华夏出版社,2001.246.
-
5马勒茨克 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1.
-
6欧文.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
-
7[英]迈克·费瑟斯通著 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
-
8孟建:《论影像文化传播—兼议后影像文化传播的兴起》,第七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
-
9[美]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9页.
-
10[英]汤林森著,冯建三译.《文化帝国主义·序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页.
共引文献97
-
1肖昀潋,王春婷,田露,安永红.电商背景下校园贷对大学生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影响——以贵州大学为例[J].时代金融,2020(29):144-147. 被引量:4
-
2田华,何纯.娱乐新闻中的媒体责任边缘化及其纠正[J].新闻界,2007(5):83-84. 被引量:18
-
3芦锦霞.大众传媒“舆论逼视”现象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69-172. 被引量:2
-
4王灵艳.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6(25):89-90. 被引量:1
-
5万冬朝,杨明,陈明华.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对策刍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91-93. 被引量:6
-
6谢君阳.消费主义影响下的中国传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4):213-217. 被引量:2
-
7刘传武.电视广告:女性形象的一种歪曲解读[J].声屏世界,2002(12):16-17.
-
8杨晖,王爱玲.媒介文化:与消费合谋的双重文化品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S2):72-77. 被引量:1
-
9欧健,罗雪圆.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成语现象探析——以“十动然拒”等为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34(4):104-117. 被引量:4
-
10葛丰,吴洪霞.新闻专业主义与传媒消费主义之张力分析——从市场化媒体的“娱讯”现象谈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34-3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38
-
1吕新雨.解读二○○二年“春节联欢晚会”[J].读书,2003(1):90-96. 被引量:29
-
2高鑫.中国电视文化理念的嬗变和趋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5):1-7. 被引量:12
-
3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4(3):14-21. 被引量:294
-
4简力.春晚,在后现代的传播环境中[J].科教文汇,2007(04S):169-169. 被引量:3
-
5李雪枫.春晚广告的文化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136-140. 被引量:4
-
6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003年.
-
7丹·席勒.《信息拜物教:批判与解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第261页)
-
8丹·席勒.《信息拜物教:批判与解构》.
-
9杰夫·豪.《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
10Wilbur Schramm.“Information Theory and Mass Communication”,Journalism Quarterly,1955,32,p.135.
二级引证文献56
-
1刘秀梅,董洪哲.短视频时代民俗文化的创新扩散路径[J].华夏文化论坛,2020(1):251-259.
-
2乔超.论央视春晚武术节目的传播理念[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8):4-5. 被引量:4
-
3冯君.新媒体与我国跨文化传播的融合与发展[J].未来与发展,2016,37(5):21-23. 被引量:6
-
4李凌达.字幕组“神翻译”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38(6):62-79. 被引量:7
-
5吴凡.多重视域下的中国传统音乐影像民族志之探索与实践——以丽江洞经音乐再研究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3(3):21-32. 被引量:2
-
6姜洪.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行业的转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6,37(19):41-42. 被引量:2
-
7肖珺.跨文化虚拟共同体:连接、信任与认同[J].学术研究,2016(11):42-48. 被引量:27
-
8胡智锋,刘俊,周建新.2015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J].艺术百家,2016,32(5):94-108. 被引量:4
-
9贺海霞.新媒体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对外翻译中发挥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7,39(2):318-319. 被引量:3
-
10王晨瑶.影视作品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方法探析[J].戏剧之家,2017(9):123-123.
-
1张春丽.电视谈话节目人际传播透视[J].电视研究,2000(5):25-26.
-
2李淑芳.中国杂志广告经营传播透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161-164. 被引量:1
-
3陈卓林.电视谈话节目中各要素的人际传播透视[J].记者摇篮,2002(7):25-26.
-
4刘丽.从《感动中国》的品牌策划与传播透视媒体构建和谐社会[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6):96-100. 被引量:1
-
5蒋晓丽,王东,孙勇.从公共危机事件传播透视传媒公信——“非典型肺炎”报道个案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53-156. 被引量:5
-
6王鸣剑.“周立波现象”的传播学透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21-25.
-
7匡文波,张蕊,李永凤.传统媒体人急需提高新媒介素养[J].青年记者,2014(9):39-40. 被引量:4
-
8陈丽琴.传播学视域中的刘三姐传说[J].民族文学研究,2008,26(3):31-36. 被引量:2
-
9周全.Flash动画在传媒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2(02X):12-13. 被引量:1
-
10张展.图书馆员在线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实证分析——基于“书社会”的个案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3):36-4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