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哲学面临的挑战和身份重建 被引量:7

Challenges to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ts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思想能否称之为哲学,是争论了百年的老问题。近年来,虽是旧话重提,但意义已全非。过去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全仰西方之鼻息,惟恐自家不济而千方百计地“贴”上去,以证明中国哲学的成立。而现在我们需要检讨的,却是即存的中国哲学表达形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受到了欧洲中心主义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所不在的支配,从而丧失掉民族叙事的主体性,成为西方哲学的附庸和注脚,这也是所谓的“身份重建”之主要意指。 Does China have philosophy? Can Chinese thought be called philosophy? Such issues were debated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However, they have been brought up again in recent years with new insights. Discussions in the past used standards of western philosophy in desperate attempts to prove that Chinese philosophy did exist. Now we need to examine how Chinese philosophy has been influenced subconsciously and subjugated ubiquitously by European central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forms of expression, thus becoming a mere handmaid to western philosophy. Herein lies the necessity for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作者 景海峰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99,共7页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身份性 欧洲中心主义 主体性重建 Chinese philosophy identity European centralism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1]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139.
  • 2景海峰.从“哲学”到“中国哲学”——一个后殖民语境中的初步思考[J].江汉论坛,2003(7):29-33. 被引量:13
  • 3德里克 王宁等译.后革命氛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4[6]沃勒斯坦.所知世界的终结--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第 5期景海峰: 中国哲学面临的挑战和身份重建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 5赛义德 谢少波译.赛义德自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6[9]沃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 [M].北京:三联书店, 1997.
  • 7赛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9..

二级参考文献9

  • 1赛义德.《东方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 2德里克 王宁等译.《后革命氛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 3.《中国哲学史大纲》序[M].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 4张宁译.《书写与差异》[M].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9-10页.
  • 5吴藻溪译.《一年有半》[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5-16页.
  • 6贺麟.《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J].中国哲学(三联书店),1980,2.
  • 7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会编《近代日本思想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2页.
  • 8《王国维文集》第3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 9沃勒斯坦等著《学科·知识·权力》,刘建芝等编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6页.

共引文献26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