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技术的人文忧思 被引量:2

Humanistic Consideration of High Technolog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物质的层面,高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丰裕的生活,可是高技术的物性规则有可能与人性相冲突。高技术负效应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危害,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人的精神困扰及人性异化,即从物质问题过渡到人文或精神、价值问题。而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不能保证其应用方向的正确性,所以人们应该在更高的层次上关心高技术的善用,关心高技术在促进人类幸福中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高技术应以人为本。
作者 张雁 叶怀义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9-81,87,共4页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河海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050 40307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星野芳郎.未来文明的原点[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37.
  • 2[2]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62.
  • 3孟建伟.技术的人文维度[J].哲学动态,2002(5):15-19. 被引量:18
  • 4[5]转引自丁长青.科学技术哲学经典导读[Z].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134.

二级参考文献7

  •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 2[2][14]伊东俊太朗等编.科学技术史词典.樊洪业等编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第337-338、 339、 338 页.
  • 3Martin Heidegger.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7,P. 34.
  • 4参见梁思成.凝动的音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第75-80页.
  • 5[7][8][9]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20世纪风格与设计.罗筠筠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译者的话第2页、496、505、译者的话第2-3页.
  • 6[11]彼得·多默.《194年以来的设计》.梁梅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第22-23、4页.
  • 7国家创新体系与人文社会科学[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1):70-7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5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