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土壤中硒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广西土壤的理化性状 广西偏碱的土类有潮土、沼泽土和石灰土:偏酸(pH<5.0)的土壤有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黄棕壤和草甸土。有机质以黄棕壤最高,潮土最低,两者差约10倍。粉粒以潮土最高,草甸土最低;而粘粒却以红色石灰土最高,黄棕壤最低。
作者
班玲
丁永福
机构地区
广西环保所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8-101,共4页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关键词
土壤监测
硒
分布
广西
分类号
X83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48
1
徐强,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王伟,郭喜忠,马晓明.
方正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土壤通报,2015,46(3):597-602.
被引量:22
2
王子健.
中国低硒带生态环境中硒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1993,12(3):237-243.
被引量:53
3
赵少华,宇万太,张璐,沈善敏,马强.
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营养调控及分异成因[J]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197-1203.
被引量:95
4
朱建明,秦海波,罗泰义,李璐,苏宏灿.
西南寒武、二叠系富硒碳质岩中硒结合态的比较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2007,13(1):69-74.
被引量:19
5
Fiona Fordyce,周群芳(译).
硒的地球化学与健康[J]
.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36(1):89-92.
被引量:10
6
吴永尧,彭振坤,罗泽民.
硒的多重生物学功能及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3):294-300.
被引量:113
7
瞿建国,徐伯兴,龚书椿.
连续浸提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硒的形态[J]
.环境化学,1997,16(3):277-283.
被引量:74
8
雒昆利,李会杰,牛彩香,陈同斌.
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乐平世陆生生物大灭绝期煤中砷和硒的演化及古环境意义[J]
.古地理学报,2008,10(4):385-394.
被引量:7
9
徐文,唐文浩,邝春兰,罗桂强.
海南省土壤中硒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26-3027.
被引量:49
10
陈思杨,江荣风,李花粉.
苗期小麦和水稻对硒酸盐/亚硒酸盐的吸收及转运机制[J]
.环境科学,2011,32(1):284-289.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3
1
邢颖,刘永贤,梁潘霞,廖青,潘丽萍,陈锦平,黄太庆,江泽普.
磷对富硒赤红壤与红壤上小白菜硒吸收及土壤硒形态的影响[J]
.土壤,2018,50(6):1170-1175.
被引量:12
2
张春来,杨慧,黄芬,曹建华.
广西马山县岩溶区土壤硒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物探与化探,2021,45(6):1497-1503.
被引量:9
3
韦柳艳,李杰,严志强,赵银军,童凯.
南流江流域土壤硒含量空间格局与农业开发对策研究[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9(4):114-1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贾海江,路丹,韦建玉,张得平,张宏旺,石保峰,沈方科.
不同活化剂对两种富硒土壤上烤烟生长及吸收累积硒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12):56-65.
被引量:3
2
祝姣姣,聂兆君,赵鹏,李金峰,秦世玉,李畅,刘红恩,李永革.
磷硒配施对郑麦9023硒吸收及土壤硒形态转化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20,40(6):722-729.
被引量:8
3
倪刚,胡承孝,李长印,蔡苗苗,赵小虎.
硒与重金属互作的植物根际过程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78-83.
被引量:3
4
安军妹,范晓芳,侯振安,闵伟,冶军,索常凯,安映荷,王宗伟.
施硒及不同形态磷肥对小麦硒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2):234-239.
被引量:4
5
杨谨铭,胡岗,范成五,罗沐欣键,秦松.
提高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技术措施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14.
被引量:3
6
廖青,邢颖,梁潘霞,潘丽萍,黄太庆,陈锦平,江泽普,刘永贤.
富硒芽孢杆菌对赤红壤硒转化及菜心硒吸收累积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6):1666-1673.
被引量:1
7
陈子万,许晶,杨树云,侯召雷,杨帆,张富贵,于林松.
滇东北高原盆地土壤—苹果作物系统硒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2023,43(2):781-792.
被引量:2
8
韦柳艳,李杰,严志强,赵银军,童凯.
南流江流域土壤硒含量空间格局与农业开发对策研究[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9(4):114-120.
被引量:1
9
胡彩霞,刘红恩,聂兆君,李畅,秦世玉,刘亥扬,许嘉阳,赵鹏.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土壤硒形态转化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3,37(2):379-388.
被引量:4
10
周诗悦,李茉,周晨霓,姜泽放,温馨,丛汶峰,倪元颖,张福锁.
硒在“土壤-作物-食品-人体”食物链中的流动[J]
.食品科学,2023,44(9):231-244.
被引量:7
1
赵成义.
土壤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J]
.新疆环境保护,1991,13(2):38-43.
被引量:1
2
李丽娟.
自然环境中硒的形态与测定方法[J]
.环境科技(辽宁),1994,14(5):71-74.
被引量:1
3
韩中豪,谢争.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与废水中硒[J]
.上海环境科学,1993,12(4):21-23.
4
朱传凤,贾三春.
甘肃省土壤中硒背景值的调查研究[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1(2):4-7.
被引量:4
5
刘国慧,孙猛.
地质环境中硒与人体健康[J]
.中南冶金地质,1999(2):72-75.
被引量:2
6
赵少华,宇万太,张璐,沈善敏.
环境介质中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2):106-110.
被引量:7
7
谢镜明.
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硒的点滴经验[J]
.重庆环境科学,1991,13(1):41-42.
被引量:1
8
梅利华,冯慧,管斌,王晓玮.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空气中硒[J]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6,16(6):18-19.
9
陆晓华,杜文涛,纪元,施文赵.
东湖水中硒的主要形态的分离和测定[J]
.环境科学,1990,11(6):7-10.
被引量:10
10
邓晓庆.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硒[J]
.中国环境监测,2004,20(6):21-22.
被引量:5
中国环境监测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