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与政策问题探讨
被引量: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阐述生态工业园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的三种发展模式,并对在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园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作者
戴锦
机构地区
大连铁道学院管理系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Ecological Economy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工业生态群落
工业生态学
清洁生产
工业企业
循环利用
分类号
F424.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2
同被引文献
226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81
参考文献
5
1
王兆华,武春友.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8):9-13.
被引量:70
2
余德辉 魏晓琳.国家环保总局推进清洁生产工作重点[J].清洁生产通讯,2001,(3).
3
杨青山,徐效坡,王荣成.
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城市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研究——以吉林省九台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2,22(5):585-588.
被引量:10
4
周欣华,赵旭.
西方工业生态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工业经济,2001(3):67-70.
被引量:16
5
Suren.Erkman著 徐兴元译.工业生态学[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刘力,郑京淑.
产业生态研究与生态工业园开发模式初探[J]
.经济地理,2001,21(5):620-623.
被引量:31
2
金祥荣,柯荣住.
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J]
.经济研究,1997,32(4):74-79.
被引量:76
3
RobertU.Ayres.
创造工业生态系统:一种可行的管理战略?[J]
.产业与环境,1997,19(4):7-13.
被引量:11
4
李同明.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工业生态化[J]
.环境技术,1998,16(6):39-45.
被引量:3
5
黄家明,方卫东.
交易费用理论:从科斯到威廉姆森[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33-36.
被引量:42
6
张米尔,武春友.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费用[J]
.科学学研究,2001,19(1):89-92.
被引量:64
共引文献
92
1
孙丽文,杜娟,韩莹,任相伟.
跨域生态产业链构建中的演化博弈分析[J]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30-1440.
2
谢守祥,陈小毅.
矿业城市生态化的发展战略选择[J]
.生态经济,2004,20(S1):248-250.
被引量:3
3
刘学斌.
吉林省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2):36-38.
4
吴利华,刘婷婷.
改造型生态工业园入园企业选择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1):24-26.
被引量:2
5
余晓东.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规划思考[J]
.城市规划,2004,28(7):93-96.
被引量:6
6
汪毅,陆雍森.
论生态产业链的柔性[J]
.生态学杂志,2004,23(6):138-142.
被引量:29
7
李香兰,刘春卉.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27-28.
被引量:4
8
韩天锡,兰友根.
虚拟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环境及运行条件研究[J]
.兰州学刊,2004(6):134-136.
被引量:12
9
李同升,韦亚权.
工业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生态学报,2005,25(4):869-877.
被引量:22
10
凌岚,周树明.
生态工业园副产品交换平台网络化的探讨[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2(8):617-62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6
1
耿勇,武春友.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评述[J]
.产业与环境,2003,25(S1):111-113.
被引量:34
2
赵一平,朱庆华,武春友.
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承载力方法应用[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23-27.
被引量:8
3
段宁,孙启宏,傅泽强,元炯亮.
我国制糖(甘蔗)生态工业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4):29-32.
被引量:35
4
郭莉,苏敬勤.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8):73-77.
被引量:32
5
黄鵾,陈森发,周振国,亓霞.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2004,25(6):92-95.
被引量:31
6
邱德胜,钟书华.
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研究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175-178.
被引量:21
7
谢家平,孔令丞.
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向生态性回归的理性融合[J]
.经济管理,2005,31(3):19-21.
被引量:3
8
杨波,陈忠,段文奇.
基于个体选择的小世界网络结构演化[J]
.系统工程,2004,22(12):1-5.
被引量:35
9
马晓国,李宗植,张玉春.
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好实现形式[J]
.生态经济,2004,20(12):59-61.
被引量:11
10
李慧明,朱红伟,廖卓玲.
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之构建[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5,25(4):8-11.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26
1
郭翔,钟书华.
基于循环链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J]
.科技与管理,2005,7(2):32-34.
被引量:9
2
杨晶照,杨海军.
企业集群与生物群落的比较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X):140-142.
被引量:4
3
王发明,蔡宁.
基于产业生态:企业集群的发展趋势[J]
.改革,2005(4):87-91.
被引量:10
4
武春友,邓华,段宁.
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述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20-25.
被引量:67
5
如虎添翼 索尼爱立信W800c在线升级全体验[J]
.数字通信,2005,32(23):92-93.
6
刘强.
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企业集群风险分析[J]
.企业经济,2006,25(1):50-53.
被引量:1
7
段宁,邓华,武春友.
我国生态工业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型因素实证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2):57-61.
被引量:13
8
郭翔,钟书华.
基于生物种理论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8):75-77.
被引量:7
9
刘建伟.
生态工业园构建模式及其推进机制研究[J]
.甘肃理论学刊,2006(6):54-58.
被引量:1
10
刘建伟.
生态工业园构建模式及其推进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07(3):88-9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81
1
王海峰.
基于生态产业链协同的钢铁集成创新网络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61-63.
2
陈国宏,李丽妮,蔡彬清.
基于CA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模拟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S1):397-403.
被引量:6
3
郭峰.
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5):108-111.
被引量:9
4
段宁,邓华,乔琦.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性的调研报告[J]
.环境保护,2005,33(12):72-75.
被引量:17
5
刘有树,刘兴国.
产业生态:解决企业集群发展弊端的最佳途径[J]
.商场现代化,2006(01S):286-286.
被引量:1
6
李娜,张建强.
生态工业园内的水资源循环模型[J]
.四川环境,2006,25(5):37-40.
被引量:4
7
李勇.
企业集群内部生态关系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81-5982.
被引量:4
8
陈凤先,夏训峰.
浅析“产业共生”[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54-56.
被引量:14
9
张萌,胡军.
产业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07(1):60-63.
被引量:1
10
曹虹剑,罗能生.
高新技术产业模块化集群与创新能力[J]
.改革,2007(3):34-38.
生态经济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