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抗病、高产、专用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小麦新种质潍麦7号的系谱及选育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在小麦育种中选配杂交组合的重要性,并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拓宽小麦遗传基础,解决小麦基因来源狭窄的问题。
作者
张连晓
张其鲁
李兴明
姜言生
张元国
赵庆柱
付春
机构地区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1期81-82,共2页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辐射创造小麦优异突变新种质研究"。
关键词
小麦
潍麦7号
选育
杂交
遗传性状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王洪森,张志华,阎俊,武芝侠.
浅析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中育5号选育[J]
.小麦研究,2002,23(2):4-5.
被引量:2
2
陈香芝,张其鲁,张连晓.
辐射与太谷核不育利用相结合创造小麦优异新种质[J]
.小麦研究,2002,23(2):1-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殷毓芬.超高产亲本材料的创新及利用.超级麦育种前景研讨会资料汇编[M].,1999.33-34.
2
李维平,赵文明.
小麦增小穗育种方法与新种质资源拓宽研究[J]
.作物学报,2000,26(2):222-230.
被引量:7
3
陈香芝,张其鲁,张连晓.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0,32(3):8-10.
被引量:5
4
罗家传,韦胜利,李在峰,朱高纪,张伟.
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系)的抗穗发芽试验[J]
.河南农业科学,2001,30(2):11-12.
被引量:5
5
张秀阁,李中恒,李金良,李金榜,侯明翠.
小麦突变体利用研究[J]
.小麦研究,2001,22(3):16-1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
1
张连晓,张其鲁,王艳华,张洪海,王新华,李宜寿,付春.
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的特性评价及种质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3-134.
2
杨春玲,宋志均.
复交F_1代选择方法以及选穗混合的理论基础[J]
.小麦研究,2003,24(3):1-3.
同被引文献
15
1
郭泰,刘忠堂,齐宁,张荣昌,胡喜平.
大豆高产品种合丰25号的选育及利用[J]
.大豆科学,1997,16(1):85-87.
被引量:29
2
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59-278.
3
于爱芝 李崇光.中国大豆生产问题与应对策略[EB/OL].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
4
.[EB/OL].黑龙江农业信息网http:∥www.hliagri.gov.cn/index.isp,.
5
农业部.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EB/OL].http:∥www.shenong com/dtfx/dtfx-50.htm,2003年5月28日.
6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http://www.hljagri.gov.cn/index.jsp
7
何中虎,张爱民.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
宋秉彝.小麦田间诊断指标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84(2):1-28.
9
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庄巧生.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J]
.作物学报,2011,37(2):202-215.
被引量:302
10
钮力亚,于亮,付晶,王伟伟,陆莉,张焕英,陈超.
小麦抗逆高产高效新品种选育[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9(2):83-8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张光弟.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科豆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05,25(3):123-124.
2
张光弟.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科豆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06,26(1):147-148.
3
张连晓,于海涛,齐鲁江,张其鲁,魏秀华.
小麦新种质潍麦7号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0):104-108.
1
黄冰艳,刘文轩,刘新涛,罗鹏,海燕,和现昌.
花培小麦新种质的鉴定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1999,15(3):53-54.
被引量:1
2
曲文祥,白翠云,谭丽萍.
介绍几个小麦新种质[J]
.作物杂志,1993(1):38-38.
3
郑伟,魏湜,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刘玉红,韩世峰.
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产量和品质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24-26.
4
周桂元,梁炫强,李一聪,李少雄,黎穗临.
花生遗传转化的研究[J]
.花生科技,1998,27(3):7-9.
被引量:7
5
陈秀兰,柳学余.
利用离子注入诱变创造小麦新种质[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8,19(2):62-64.
被引量:10
6
刘铮.
转基因玉米有望在中国大放光芒[J]
.科学新闻,2012(7):80-81.
7
王贤兵.
试论农田水利工程技术[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27):93-93.
8
王永学.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J]
.福建农业,2015,0(5):113-113.
9
张连晓,于海涛,齐鲁江,张其鲁,魏秀华.
小麦新种质潍麦7号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0):104-108.
10
刘治先,乔峰,张铭堂,丁照华,杨菲,刘朋.
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7):113-115.
被引量:14
中国农学通报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