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7
-
1楼亚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2):74-77. 被引量:11
-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15):16-20. 被引量:171
-
3虞永平.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J].早期教育(上半月),2001(15):4-6. 被引量:63
-
4朱小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55-60. 被引量:72
-
5柳倩.全国幼儿园整合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5(17):14-15. 被引量:3
-
6姚伟,吴琼.幼儿园课程整合与幼儿社会教育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5(23). 被引量:2
-
7魏婷婷.关于“数学生活化”的再辨析——从美国的“木匠教学法”看我国的“数学生活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3):77-78. 被引量:21
-
8庞丽娟,魏勇刚.论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模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3):124-128. 被引量:12
-
9黄勋强.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8(9):62-63. 被引量:4
-
10姚伟,徐铭泽.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0):15-1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0
-
1孙爱琴.教育知识编码理论及其对幼儿园实施整合课程的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12):1-3. 被引量:3
-
2姚伟,徐铭泽.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0):15-18. 被引量:9
-
3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3):26-29. 被引量:8
-
4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4):69-72. 被引量:14
-
5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47-49. 被引量:7
-
6吴媛媛.园外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8):47-51. 被引量:1
-
7尹小敏.论幼儿家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5):120-123. 被引量:3
-
8林勤.立足儿童视角 传承优秀文化——船政文化视域中幼儿园“稚乐”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反思[J].教育观察,2019,8(9):77-79.
-
9李敏.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淄博市三所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9):73-76. 被引量:1
-
10尹佳.让“活教材”成为班本微课程研发的沃土[J].山西青年,2017,0(16):234-234.
二级引证文献42
-
1吴珊珊.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1):25-27.
-
2付洪岭.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综述[J].学前课程研究,2009(2):11-14. 被引量:3
-
3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3):26-29. 被引量:8
-
4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4):69-72. 被引量:14
-
5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47-49. 被引量:7
-
6李娟.在家庭教育中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1):198-198.
-
7马雪琴,马富成.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6):88-90. 被引量:12
-
8羊小华.农村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2):149-152. 被引量:3
-
9陈惠玲.幼儿数学教育应走向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50):188-189. 被引量:1
-
10王天业,樊春艳.谈“4+1”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以抚顺师专幼儿教学活动指导课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5-86.
-
1单清清.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70-70.
-
2左菊,孙泽文.课程内容选择:取向、依据及其环节[J].教育与职业,2012(12):135-137. 被引量:5
-
3王喜峰.地理教材整合与二次开发策略浅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6,0(5):55-55.
-
4王德勋,史晖.“教师下水说”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札记[J].教育探索,2001(8):34-36. 被引量:2
-
5吴祖仁.基于技术教育基地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应用型高等教育和课程结构现代化改革的探索[J].物理通报,2010,31(5):3-7. 被引量:2
-
6马铁立.英语听力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教学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294-295.
-
7姚苏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121-121. 被引量:7
-
8王建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第一名“落马”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物理通报,2008,29(2):45-46.
-
9王奇美,马文杰.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业的主要功能与设计原则研究[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6,0(10):4-8. 被引量:2
-
10黄黎明.信念视域下的课程学习包:技术主义的突围[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2):18-2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