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第五媒体: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
8
The 5th Media:in the View of Sociolog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手机短信作为新兴的传播形态 ,被誉为“第五媒体”。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 ,分析了植根于中国特色文化下短信的特殊社会功能 ,即社会交际、情感融会。
作者
殷俊
汤莉萍
殷瑜
机构地区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0-321,共2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社会学
第五媒体
社会交际功能
情感融会功能
娱乐休闲功能
手机短信
分类号
F6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1
麦嘉温(Macgowan Dh J.现代中国人及其习俗[M].,1912..
2
劳德(Rodes Jean).中国人--人种地理系的心理论[M].,1935..
3
张岱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J]
.理论月刊,1986(7):34-39.
被引量:26
4
威尔海姆(R Wilhelm).中国经济心理[M].,1930..
5
罗素.中国国民性的几个特点[M].,1922..
共引文献
25
1
崔江.
论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特征及其对现代体育道德重建的价值[J]
.搏击(武术科学),2006,3(2):71-73.
被引量:9
2
肖君和.
中华民族精神论纲[J]
.广东社会科学,1992(6):111-116.
被引量:1
3
王斌.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之哲学底蕴[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20-22.
被引量:24
4
王丹,马缘园.
自卑和焦虑——中国文论“失语”的历史溯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775-779.
5
叶东惠.
回归、提升、创新——从伦理层面构建“和谐体育”[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49-751.
被引量:7
6
郝前.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民族性格比较[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58-61.
被引量:6
7
池秋平.
现代奥林匹克与我国传统体育伦理精神的冲突与融合[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122-125.
8
刘亚.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伦理视角[J]
.搏击(武术科学),2010,7(4):85-86.
被引量:1
9
李奎.
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及其建构[J]
.湖北社会科学,2010(9):46-51.
被引量:1
10
解丽霞.
“文化民族性”的三种解读理路与情感重构[J]
.广西民族研究,2010(3):48-54.
同被引文献
70
1
秦秀白.
网语和网话[J]
.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被引量:198
2
叶倩,周世祥,刘琦翔.
略论手机短信行为中的伦理问题[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z1):7-8.
被引量:4
3
刘思林.
手机短信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78-80.
被引量:13
4
康励锋,李安科.
第五媒体助力欧锦赛[J]
.多媒体世界,2004(7):48-53.
被引量:1
5
王红.
浅析手机短信中的设歧[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55-59.
被引量:12
6
王佩.
短信小说[J]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4(10):49-49.
被引量:1
7
徐凯.
手机短信带给广播新挑战[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0):73-74.
被引量:2
8
刘英姿.
手机短信的文化解读[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21(4):66-68.
被引量:8
9
毛力群.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70-74.
被引量:16
10
丁妍,沈汝发.
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J]
.中国青年研究,2003(3):6-11.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8
1
黄海,刘吉发,杨溪.
解读大学校园文化新现象:手机短信[J]
.青年研究,2005(6):15-20.
被引量:10
2
蒋晓丽.
从“第五媒体”到后现代文化——中国学者研究视域中的“手机短信”综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36-139.
被引量:6
3
刘鑫渝,马凯.
情人节:亲密关系的转变与另类表达[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134-138.
4
颜志蓉.
网络交际的语用原则探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2-104.
被引量:2
5
刘彦.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探析[J]
.商情,2014(27):3-3.
6
王兰.
从社会学视角看21世纪的“低头族”[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5):80-83.
被引量:5
7
何志红.
第五媒体下隐性舆论引导的理论探索[J]
.中国报业,2017,0(20):14-16.
被引量:1
8
范星辰.
手机异化之伤——唤醒人们沉睡的大脑[J]
.品位·经典,2021(3):73-78.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李正军,陈艳飞.
大学校园“拇指文化”的德育视角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07(4):175-177.
被引量:2
2
周宇豪.
以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行为[J]
.当代传播,2008(5):27-30.
被引量:5
3
张琳.
从短信文化透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3-134.
4
黄玉莉.
短信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6):121-123.
被引量:7
5
李莹.
短信文化流行原因的多维度分析——以大学生群体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126-127.
被引量:1
6
张永红.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46-48.
被引量:3
7
白兴勇.
手机阅读初探[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9(2):46-49.
被引量:17
8
沈娟.
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114-115.
被引量:2
9
王本刚,何俊伟,张丽萍.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舆论引导模式[J]
.东南传播,2010(2):9-13.
被引量:17
10
庄伟.
高校手机文化的形成因素与特点[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6):113-114.
被引量:8
1
帅国益.
试论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精神文明的关系[J]
.贵图学刊,2002(4):51-52.
2
王勇辉.
当电视媒体遇到新媒体[J]
.新闻与写作,2016(4):107-108.
3
张垭欧.
新时期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7):103-103.
4
欧阳莎茜,袁鹏(摄影).
休闲娱乐的五星级港湾[J]
.现代工商,2005(10):50-51.
5
甾宁.
发掘中国特色的媒体新价值——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2007再度唱响[J]
.广告大观,2007(05S):101-102.
被引量:1
6
李东东.
中国特色文化下的视觉表现需要《美术编辑工作指南》[J]
.全国新书目,2012(3):16-16.
7
刘京钊.
“绿叶”也要唱好主旋律——北京日报《星期刊》创办之回顾[J]
.新闻与写作,1995(7):6-7.
8
王海宇.
浅谈中西方委婉语的社会交际功能[J]
.校园英语,2012(16):192-192.
9
李俊昌.
努力打好“新闻”牌──新闻事业改革年谈党报新闻改革[J]
.新闻爱好者,2000(5):15-15.
10
包海荣,苏日嘎拉图.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4,0(4):9-1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