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神》表现主义,还是浪漫主义?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要指出国内学术界关于《女神》与表现主义关系的三种不同见解,然后就《女神》是表现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展开讨论。在实证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表现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女神》中的地位,既指明《女神》的表现主义印记,又肯定这些印记不足于构成《女神》的总体面貌,《女神》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作者
陈永志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文化学院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4年第1期47-53,共7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女神》
表现主义
浪漫主义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陈永志.
《三叶集》:新文学浪漫主义的第一面旗帜[J]
.郭沫若学刊,2002(1):31-35.
被引量:3
2
魏红珊.
郭沫若与表现主义(上)[J]
.郭沫若学刊,1998(1):34-49.
被引量:7
3
刘光宇.
论表现主义是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本质特征[J]
.郭沫若学刊,1994(2):72-7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
1
陈永志.
论郭沫若对表现派的"共感"[J]
.郭沫若学刊,2004(3):28-34.
2
贾剑秋.
郭沫若早期小说创作模式的构建与演变[J]
.郭沫若学刊,2011(4):44-49.
3
杨兴玉.
郭沫若史剧的戏剧叙事研究述略[J]
.郭沫若学刊,2013(4):26-30.
被引量:2
4
刘勇,李春雨.
郭沫若研究述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25.
被引量:6
5
魏红珊.
后殖民批评与“五四”话语转型[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8):58-63.
6
石燕京.
郭沫若与德国文学关系研究二十年——郭沫若与外国文学研究回响系列之二[J]
.郭沫若学刊,2001(4):64-70.
被引量:6
7
雷业洪.
郭沫若新诗理论的奠基性[J]
.郭沫若学刊,2003(1):41-47.
被引量:1
8
秦殿启,张玉玮.
《沉沦》艺术美新论[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44-47.
同被引文献
69
1
吴廷美.
心弦的共鸣———试比较《凤凰涅般木》与《浮士德》[J]
.外国语文,1997,22(2):15-20.
被引量:1
2
吴中庆.
简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在文体风格上的影响[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13-15.
被引量:2
3
罗昌智.
浪漫奇谲:《女神》与荆楚文化审美价值的趋同[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70-72.
被引量:1
4
陈晓春.
在“泛神论”的背后──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再探[J]
.郭沫若学刊,1994(3):28-32.
被引量:7
5
伍世昭.
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新说[J]
.郭沫若学刊,2001(3):13-23.
被引量:5
6
靳明全.
日本俳句与郭沫若诗歌[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2):58-62.
被引量:6
7
姜涛.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82-197.
被引量:8
8
刘悦坦,魏建.
论郭沫若“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J]
.郭沫若学刊,2000(4):4-10.
被引量:11
9
蔡震.
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J]
.郭沫若学刊,2000(4):59-62.
被引量:5
10
赫学颖.
郭沫若前期诗歌创作中的无政府主义[J]
.郭沫若学刊,2004(4):30-3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陈永志.
人的发展:《浮士德》和《女神》[J]
.郭沫若学刊,2005(1):24-29.
被引量:2
2
张亚娟.
《女神》表现方式的多样性[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1-132.
被引量:1
3
王玉春,胡博雅.
溯源与重审:新世纪以来的《女神》研究[J]
.郭沫若学刊,2013(2):45-50.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吴玥.
探究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J]
.神州,2011(10):14-14.
被引量:1
2
王玉春,胡博雅.
溯源与重审:新世纪以来的《女神》研究[J]
.郭沫若学刊,2013(2):45-50.
3
侯君伟.
歌德对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影响新论[J]
.学习与探索,2024(2):153-165.
1
赵燕蕊.
浅析埃娃.梅纳瑟小说《维也纳一家人》[J]
.青年文学家,2016,0(12Z):141-141.
2
冯婷.
《钗头凤》浅议[J]
.科教导刊,2015(10):150-151.
被引量:2
3
赵静.
古诗文句、词新解[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7(3):133-134.
4
薛冬.
《红楼梦》两译本中委婉语翻译策略对比研究(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8):69-69.
5
彭庆达.
诗词四要素:理、事、情、辞[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0(1):49-51.
6
周萍.
澳门文学:不同见解中的思考[J]
.华文文学,2002(3):66-70.
7
芦海英.
话语的两个世界--鲁迅与梁实秋比较论[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14(4):23-26.
8
周大明.
关于社会学·社会问题剧之我见[J]
.戏剧文学,1990(5):15-17.
被引量:1
9
朱宏.
恐高症[J]
.小小说选刊,2006(15):55-56.
10
熊忠武.
欲识庐山真面目,须得身在此山中——当代文学写“史”之我见[J]
.当代文坛,1991(2):55-58.
被引量:1
郭沫若学刊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