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距离“共享”还有多远——对某大学城教育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6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5
-
1潘懋元,高新发,胡赤弟,张慧洁.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36-41. 被引量:77
-
2程斯辉,余学敏.论建设大学城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2,23(9):44-49. 被引量:29
-
3黄崴.兴建大学城:新一轮的大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3):41-42. 被引量:15
-
4胡赤弟.城市高等教育发展中园区化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2,23(9):39-43. 被引量:7
-
5梅贻琦.教授的责任.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李世洞.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40(4):100-106. 被引量:4
-
2郝平.美国当代中国研究四十年概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6):86-93. 被引量:12
-
3吕其昌.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点看法[J].现代国际关系,1995(9):2-5. 被引量:6
-
4马丁·特罗 王香丽 等.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
5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64,
-
6高等教育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
7三年扩招—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启示录[N].中国教育报,2001-10-17.
-
8郭关,王寅通.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背景和中美关系走向[J]世界经济研究,1995(04).
-
9袁鹏,傅梦孜主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M]时事出版社,2003.
-
10(美)费正清(Fairbank,J.K.)著,黎鸣等.费正清自传[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113
-
1刘烈辉.大规模高等教育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6):158-161. 被引量:1
-
2刘平昌.关于建设连云港市大学城的理性构思[J].文教资料,2006(2):1-5.
-
3许鹏奎,蔡中宏.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及观念创新的研究[J].社科纵横,2003,18(2):72-75. 被引量:3
-
4史秋衡,宁顺兰.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6):38-46. 被引量:1
-
5夏吉莉.从高校校园文化视角对我国大学城的反思[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4,13(2):39-41.
-
6陈怀录,张旺锋,刘小英,苏芳.全国大学城发展现状及其对甘肃建设大学城的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04(4):10-14. 被引量:7
-
7刘继荣.实现高校异地办学预期目标的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3(12):37-39. 被引量:11
-
8赵祖地,李密.厘清关系 确保大学城健康发展[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5):11-14. 被引量:3
-
9邢志杰.大学异地办学与大学城、多校区办学的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9):53-54. 被引量:14
-
10苏刚.常州城市竞争力的市场空间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版,2004(12):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02
-
1江波.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潜在优势及其发挥[J].文教资料,2008(18):144-145. 被引量:3
-
2杨天平,陈小东.大学城概念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86-89. 被引量:16
-
3宫苏艺.是建“大学城”还是非法圈地[J].中国地产市场,2004(7):38-45. 被引量:1
-
4刘春侠.浅谈中国的大学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2):206-209. 被引量:4
-
5谢仁业.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共同特征比较[J].教育研究,1995,16(1):52-55. 被引量:12
-
6陈兴才.试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3(3):44-47. 被引量:2
-
7陈怀录,张旺锋,刘小英,苏芳.全国大学城发展现状及其对甘肃建设大学城的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04(4):10-14. 被引量:7
-
8赵祖地,李密.厘清关系 确保大学城健康发展[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5):11-14. 被引量:3
-
9章新蓉,黄辉,陈煦江.从东方大学城的债务黑洞看筹资风险的防范[J].企业经济,2004,23(11):160-161. 被引量:1
-
10杨章诚.对大学城新校区校园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8-7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26
-
1江波.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潜在优势及其发挥[J].文教资料,2008(18):144-145. 被引量:3
-
2吴振利.由大学城建设看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主导逻辑[J].教育评论,2004(4):21-23. 被引量:1
-
3陈光,陈厥祥,卢涛.建立高教园区管理体系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7(5):141-146. 被引量:1
-
4窦建奇,王扬.论大学城的营建与持续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0-33. 被引量:4
-
5王卫星,王雪峰,赵刚.风险与防范——大学城建设中的趋利避害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3):43-45. 被引量:3
-
6吴静,伍硕.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94-98. 被引量:12
-
7王雪峰,王卫星,顾振江.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技术措施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3):22-25. 被引量:2
-
8王雪峰,王卫星,顾振江.高校建设贷款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90-92. 被引量:2
-
9张立.大学城是“政策的失误”还是“建设管理的价值偏离”——大学城建设的公共政策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9):72-80. 被引量:4
-
10杨毅仁,陈铁群.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37-41.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92
-
1国子健,钟睿,朱凯.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创新走廊——构建逻辑与要素配置[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2):8-15. 被引量:25
-
2宋正刚.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5):191-192. 被引量:2
-
3王卫星.大学城资源共享的思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24):74-77. 被引量:4
-
4江波.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潜在优势及其发挥[J].文教资料,2008(18):144-145. 被引量:3
-
5梁志雄,吴志雄,项中.广州大学城“巨型社区”学生工作新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8):107-108.
-
6杨贤栋.论制约我国大学城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因素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2):16-17. 被引量:1
-
7董玉娇.重庆市大学城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与人口发展规模关系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34(S1):196-199. 被引量:3
-
8王文明.浅议我国高等院校对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策略[J].市场周刊,2008,21(7):90-92.
-
9彭惠芳,郑文,瞿华.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33):84-86. 被引量:3
-
10高山,王静梅.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2A):18-22. 被引量: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