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化工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实践
被引量:
11
Some Practi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emical Technolog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了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等在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我校在上述各方面的实践,说明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的道理。
作者
傅虹
张凤宝
宋淑梅
王世荣
机构地区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化工高等教育》
2004年第1期6-7,共2页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化工人才
教学方法
创新精神
考试方法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39
1
刘传文,聂风华,苏阳,马扬飚.
清华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调查与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S1):121-125.
被引量:8
2
洪波,杨岳.
拓展创新素质培养的空间——学生第二课堂创新素质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S1):25-28.
被引量:47
3
彭春生.
关于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
.高校教育管理,2003(4):46-50.
被引量:7
4
邹纲明,侯来灵,孙彦平,王志忠.
宽口径前提下的专业特色[J]
.化工高等教育,1999,16(3):3-8.
被引量:4
5
傅虹,张凤宝,王世荣,宋淑梅.
培养创新人才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3):58-60.
被引量:2
6
孙亮,梁治国,白健.
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3):64-65.
被引量:4
7
许恩江.
大学生综合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研究与实践——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建设[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3):109-110.
被引量:10
8
孙培培.
对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4):77-79.
被引量:15
9
王绍钦.
对第二课堂活动定位的思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6):70-72.
被引量:61
10
孙希明,郭红宇,陈艳英,赵秉瑛.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77-79.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1
1
张友兰,王世荣.
培养具有高水平实验技能的本科生[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2(S1):116-118.
被引量:1
2
吴琪.
“第二课堂”在英语专业学生拓展专业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187-187.
3
鲁德平,宋慧婷,杨世芳,张燕青,曾嵘,周艳.
构建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4):21-24.
被引量:8
4
景丽洁,李英华,王建刚,魏薇,翦英红.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5):26-28.
被引量:19
5
李克华,梅平,李凡修,尹先清,张竹清,邹吉高.
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8,5(1):110-112.
6
张凤宝,夏淑倩,傅虹,王静康.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及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10,27(3):1-4.
被引量:11
7
梁鹏,刘洁,田原宇.
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7):203-204.
被引量:3
8
薛冰,柳娜,杨基和,朱方平,罗士平.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1(3):179-180.
9
张仁坤,杨淑清.
“临港化工”背景下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180-184.
被引量:3
10
顾丽莉,张登峰,黄云华.
化工原理教学质量自调节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9):213-214.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马薇,吕自力.
病理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S1):312-313.
被引量:1
2
刘玉婷,李良,刘国贞,董小黎.
开展异常人体形态学第二课堂的总结与体会[J]
.基础医学教育,2010,12(S1):104-105.
被引量:1
3
刘青广,王红萍,赵亚红.
高校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4):265-266.
被引量:3
4
刘青广,姜浪浪.
以学生为本,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J]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205-205.
5
姚慧敏,高庆.
高职院校课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4):17-19.
被引量:1
6
吴锦淑,张妮妮.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56-57.
被引量:5
7
唐进元,陈贵,刘光平.
雅斯贝尔斯“学习自由”思想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96-198.
被引量:2
8
周灵芝.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215-215.
9
马玉香,刘青广.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
.现代企业教育,2009(8):198-199.
被引量:1
10
王红艳,张莉,徐基贵,卓馨,史洪伟,王聪,陈志兵,周丹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思考[J]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127-130.
被引量:2
1
寇军.
无机化学教学方法与培养创新人才之我见[J]
.中国科技信息,2005(3):140-140.
被引量:11
2
郝玉兰,张荣明,王俊,赵晓非,姜婷婷,遇琴.
绿色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15(5):9-10.
被引量:9
3
陈小明.
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J]
.化学教育,2001,22(7):80-82.
被引量:9
4
闫俊青.
论师范院校基础化学实验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12X):84-84.
5
胡澄文,赵二茹,韩蕴华.
《分析化学》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天津化工,1995,9(3):25-26.
6
强俊超.
分析化学实验考试方法改革的尝试[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13(3):49-51.
7
郭琦.
分析化学实验课考试方法探索[J]
.药学教育,2000,16(2):59-59.
8
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25-27.
被引量:52
9
葛存旺,黄丹.
以实践环节为突破 加强高师化学课程体系改革[J]
.南通工学院学报,1999,15(4):76-77.
被引量:1
10
李汝雄,王建基,胡应喜.
化学的绿色化——对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2,19(4):37-39.
被引量:3
化工高等教育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