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
被引量:
7
The Compassion out of Understand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陈寅恪所作《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内容极精要,却涉及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中国历史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可以视作寅恪先生治中国学问的思想纲要和心得总结。本文对上册审查报告提出的学术观念和有关问题略加释证。
作者
刘梦溪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5-208,共4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陈寅恪
《审查报告》
学术观念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79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1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金明馆丛稿二编[M].,.P219.
3
.[Z].,..
4
章学诚.叶瑛校注本.文史通义·知难[M].中华书局,1985.P367.
5
陈寅恪.寒柳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P112-113.
7
.小腆纪年[M].附考捌"顺治元年甲申十月"条[M].,..
8
.柳如是别传[M].,.P850、1119.
9
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A]..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04.
10
陈寅恪.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M]..寒柳堂集[C].,.P148.
共引文献
179
1
黄红梅,刘正国.
论学术求真[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4):100-102.
被引量:1
2
徐奉臻.
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读阎照祥关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的几本论著[J]
.史学月刊,2004(10):5-18.
被引量:8
3
王嘉川.
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J]
.图书与情报,2004(5):55-57.
被引量:8
4
徐仪明.
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J]
.史学月刊,2002(11):24-29.
被引量:12
5
薛其林,柳礼泉.
融合中西的义理阐释方法——以民国学术研究为例[J]
.北方论丛,2004(6):60-64.
被引量:2
6
李晓敏.
隋唐时期的出家人与家庭[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2):118-119.
被引量:2
7
马强.
论宋代历史地理学文献兴盛原因[J]
.图书与情报,2005(2):82-85.
8
杨绍军.
论陈寅恪先生的学术精神与品格[J]
.学术探索,2005(4):128-131.
被引量:1
9
刘蔚.
理学观物方式与宋代田园诗的写物艺术[J]
.社会科学研究,2005(5):181-186.
被引量:2
10
邹桂香.
明末清初西学文献输入的分期及其特征[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5(4):66-7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0
1
黄玉顺.
天人体用 贞一不二──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之比较[J]
.人文杂志,1999(5):28-31.
被引量:3
2
殷祝胜.
陈寅恪与乾嘉朴学和宋代史学之关系新论[J]
.广西社会科学,1998(6):93-97.
被引量:2
3
王永兴.
略谈陈寅恪先生的治史方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26-31.
被引量:3
4
钱耕森.
陈寅恪论中国哲学史——对陈寅恪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作《审查报告》的评述[J]
.孔子研究,1997(4):88-97.
被引量:4
5
简明.
哲学史二重性格的双向透视——试比较陈寅恪和金岳霖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J]
.中州学刊,1988(5):45-49.
被引量:2
6
郭齐勇.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J]
.周易研究,2004(4):3-14.
被引量:18
7
胡健.
守护中的拓进:陈师曾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0):226-231.
被引量:6
8
彭勇.
发覆·实证·务实——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1):223-230.
被引量:1
9
李伯重.
论学术与学术标准[J]
.社会科学论坛,2005(3):5-14.
被引量:73
10
沈卫威.
作为文化保守主义批评家的胡先骕[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3):237-24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7
1
余悦.
赣籍学术名家研究的学术史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2):226-233.
被引量:2
2
李强,杨小明.
历史的辉格解释与中国古代纺织品文物复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7):45-47.
被引量:8
3
徐国利,朱春龙.
对陈寅恪史学“真了解”精神与方法的新解读——兼论陈寅恪的“通识”思想[J]
.齐鲁学刊,2012(1):35-42.
被引量:1
4
黄玉顺.
易学对于中国哲学当代重建的意义——现代新儒家哲学与易学的深度关涉[J]
.社会科学研究,2014(3):134-139.
被引量:6
5
袁剑,朱晓晓.
海外人类学研究的中国先声[J]
.中国图书评论,2018,0(10):108-113.
被引量:2
6
李若晖.
论儒学的制度之维与中国哲学之成立[J]
.孔子研究,2022(3):5-28.
7
刘大胜.
陈寅恪学术审查报告呈现的情理分际及内在张力[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3):192-205.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李强,李斌,杨小明.
中国古代造纸印刷工艺中的纺织考[J]
.丝绸,2010,47(3):56-60.
被引量:14
2
余悦.
学术组织与学术创新——对现时学术研究一种状况的考察与反思[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242-249.
被引量:3
3
叶静.
论洪迈的民俗观念及其学术史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3):232-236.
4
李强,杨小明.
中国原始纺织技术起源新考[J]
.纺织科技进展,2010(2):13-16.
被引量:12
5
李强,李建强,李斌,杨小明.
中国古代纺纱和制绳的工艺关系初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1):11-16.
被引量:4
6
李强,李斌,李建强.
织物组织图起源的新考[J]
.服饰导刊,2012,1(A01):80-84.
被引量:1
7
李强,李斌,夏克尔.赛塔尔.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研究的一种新路径--戥学术研究[J]
.服饰导刊,2016,5(6):24-34.
被引量:3
8
杨生照.
诗情、易道与正义——论黄玉顺“生活儒学”中的易学思想[J]
.当代儒学,2017(1):148-191.
9
张小星.
《易传》形上学的双向开展——以“变易本体论”为指引[J]
.当代儒学,2017(1):315-329.
被引量:1
10
向伟.
从《社会约制》看吴泽霖先生的社会治理观[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1):53-57.
被引量:4
1
张旭东.
也谈“了解之同情”[J]
.读书,2010(8):40-44.
被引量:2
2
沈顺福.
“性”与中国哲学基本问题[J]
.哲学研究,2013(7):78-85.
被引量:5
3
谢泳.
思想解放运动背景下的中国新时期文学[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1-144.
被引量:1
4
王桧林.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发展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65.
5
张壮.
简释对人性的质疑[J]
.理论界,2005(10):81-81.
6
张耀南.
走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格义”时代[J]
.哲学研究,2005(6):56-61.
被引量:9
7
张汝伦.
概念是普遍的吗?——比较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J]
.哲学研究,2008(8):97-102.
被引量:3
8
郑宗义.
论二十世纪中国学人对于“中国哲学”的探索与定位[J]
.中国哲学史,2006(2):21-34.
被引量:2
9
宋洪兵.
韩非子的悲剧命运及其思想特质[J]
.文史知识,2015(6):34-42.
被引量:3
10
江湄.
“齐物”世界中的学术、道德、风俗与政治——章太炎的“学术”观念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释[J]
.史学月刊,2011(12):5-11.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