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战略转移 携手共同攻关——关于农业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代序言)
被引量:1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99-599,共1页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同被引文献10
-
1王奇.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创新[J].中国发展,2001,1(1):28-32. 被引量:4
-
2[3]珀曼 L,马越,麦吉利夫雷 J,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侯元兆译著主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
3[9]於崇文.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创新思维与地球科学前沿[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44-45
-
4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11月03日.
-
5都兴富.自然资源稀缺熵价值测算——非平衡态经济热力学应用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0(1):128-133. 被引量:1
-
6翟裕生.论矿床学的社会功能与思维方法[J].地学前缘,2002,9(3):5-11. 被引量:8
-
7陈泮勤.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6):974-979. 被引量:35
-
8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思考——论劳动价值论中自然资源价值的缺失[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6):19-22. 被引量:30
-
9崔彬,赵磊,刘焱,李赋屏.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资源.产业,2003,5(6):77-78. 被引量:9
-
10翟裕生.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J].地学前缘,2004,11(1):1-10. 被引量:55
二级引证文献8
-
1周宗尧,俞忠荣.循环经济理论在煤山地区矿产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6,8(2):19-22. 被引量:3
-
2吴飞美.基于循环经济的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35-39. 被引量:3
-
3原振雷,邱斌,宋文杰.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循环经济——以河南省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9,11(3):79-81. 被引量:7
-
4陈德敏,杜健勋.循环经济理性下的资源安全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64-69. 被引量:2
-
5陈丽新.矿产资源规划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途径[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0,30(1):6-8.
-
6李宁.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实证分析-以沧州为例[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2):136-138. 被引量:1
-
7赵运平.基于自组织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哲学理路[J].中国科技论坛,2017(6):62-68. 被引量:2
-
8初方舟,刘国丹.面向“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产业经营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0(2S):24-25.
-
1屠玉麟.贵州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J].中国岩溶,1991,10(2):127-136. 被引量:15
-
2开展农业地质调查冲破“绿色壁垒”[J].矿山环保,2004(2):47-47.
-
3马忠社.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第二期培训在邢台举行[J].河北地质矿产信息,2005(4):25-25.
-
4杨玲.“十一五”农业地质调查工作部署[J].化工矿产地质,2005,27(4):210-210.
-
5高效曾.石油业的战略转移和测井的动向(二)[J].测井科技,1997(4):1-5. 被引量:2
-
6高效曾.石油业的战略转移和测井的动向(一)[J].测井科技,1997(3):1-5. 被引量:2
-
7艾尼瓦尔.依沙木丁,沙拉买提,玉苏甫.阿布都拉.和田地区气候年代际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新疆气象,2004,27(6):26-28. 被引量:4
-
8殷显辉,冶明珠,杨文辉.海东地区气候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青海气象,2006(4):20-22. 被引量:1
-
9李玉明,杜会英,闫铁柱.汶川地震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6):38-40. 被引量:2
-
10蒋跃新.“战略转移”[J].农友,2002(5):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