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嵇康《声无哀乐论》礼乐批评的再探讨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直接关系着如何理解音乐的本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正是在论声的同时对“乐”详加论述 ,为达到解清音乐的本质 ,阐释了音乐社会功能之所以形成的真相。反映了其音乐理论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作者
牛贵琥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社会功能
音乐理论
礼乐批评
情感表达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4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5
1
原正幸,薛罗军(译).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J]
.文艺研究,2001(1):38-42.
被引量:11
2
嵇康.《声无哀乐论》, 《答难养生论》[M].,..
3
嵇康.《声无哀乐论》, 《琴赋》[M].,..
4
.虽然嵇康在这里没有讲舞的作用,但在第八答中明确讲"歌以叙志,儛以宣情"[Z].,..
5
《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淮南子》,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9年6月.
2
‘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Ⅷ、四二○、13)这样的记述好像是和嵇康的音乐不表现哀乐之情的观点相矛盾一样.但是,这里的"凯乐之情"不是作为"哀"的相反的"乐"而不如应该是"不管什么原因,而自己得到‘乐'"的.这就是第七问答所论述(‘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自得也'Ⅶ、四一八、2).这"凯乐之情"是天下太平而又没有心患意义上的快乐.这时的心境可以说是"平和"的状态(cf.‘和心足于内'Ⅷ、四二○、10).这种意义的快乐是"和"所实现(cf.‘和有乐'Ⅴ、四一○、19.吉译注本(注7)42页和44页把‘和有乐'当作‘乐有和',但这样解释不甚妥当).应该从喜怒哀乐感情层面上的"乐"分开.《琴赋》有证实这种快乐的记述(参见吉译注本60页9-10).
3
下面的论述根据:原正幸《淮南子》的音乐观--感情和表现--(日文),研究报告1991·1992,广岛大学总合科学部比较文化研究讲座,1993年2月,91-101页.
4
关于‘雅郑之体'的‘体',吉联抗译注本54页解释为‘区别'.但这里作为在《声论》一贯地标示"本质"的用法解释.
5
参见蔡仲德‘《越名教而任自然》--试论嵇康及其《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同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10月),293页以及修海林《古乐的沉浮》(注1)240-241页.
6
蔡论文(注12)305-306页,以及《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纪纲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7月),233页.
7
这是与作为妨碍"平和"的特定的感情关系而用的表现方式.从"‘资偏固之音'Ⅴ、四一一、2·‘偏重[吉译注本44页2作"并"]之情'Ⅵ、四一五、2·‘偏重之情'同、四一五、6、12.‘……以偏情感物'Ⅶ、四一七、1-2里可以得到证据.
8
戴校注本(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146页.
9
戴校注本(注15),157页.
10
.《通论》.,.125页.
共引文献
10
1
何国平.
20世纪以来玄学美学研究综述[J]
.南京社会科学,2006(2):97-102.
被引量:1
2
修海林.
有关《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J]
.音乐研究,2006(3):28-31.
被引量:12
3
陈小亮.
《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112-118.
被引量:6
4
姚锋.
《声无哀乐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探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1):101-103.
被引量:1
5
隋郁.
“辩”、“变”之辨——读《声无哀乐论》有感[J]
.山东文学,2010(4):108-109.
6
苏翔.
《声无哀乐论》:一个音乐世俗化转向的文本[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5):2-6.
7
牛志华.
从嵇康《声无哀乐论》看音乐艺术思想[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12Z):117-118.
8
戴红宇.
嵇康的道德自然及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学术写作的启发[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1,28(3):126-129.
9
李巧伟.
中国传统乐教思想的演进与融合——从“声有哀乐”到“声无哀乐”[J]
.湖南社会科学,2023(1):137-144.
被引量:1
10
王亚兵.
冲突与融合——儒、道哲学思想在《声无哀乐论》中的彰显[J]
.艺术百家,2012,28(S2):341-34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45
1
梁茂春.
呼唤新的音乐评论——2004年6月7日在星海音乐学院的演讲[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1-6.
被引量:2
2
何善蒙.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析论——以《声无哀乐论》为中心[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3):22-24.
被引量:6
3
孙星群.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回顾[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30-36.
被引量:4
4
高华平.
阮籍、嵇康与酒及道释宗教之关系[J]
.江汉论坛,1999(10):22-27.
被引量:3
5
曹立波.
阮籍对《红楼梦》的影响举隅[J]
.红楼梦学刊,1998(3):147-153.
被引量:11
6
牛贵琥.
庾信“乡关之思”“位望通显”辨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9(4):62-67.
被引量:3
7
丁冠之.
论嵇康的哲学思想[J]
.哲学研究,1980(4):63-68.
被引量:6
8
高海夫.
略谈阮籍及其詠怀诗[J]
.人文杂志,1959(2):55-59.
被引量:1
9
霍松林.
论嵇康[J]
.人文杂志,1959(3):14-20.
被引量:5
10
田文棠.
论魏晋思想的文化意义[J]
.中国文化研究,1997(1):7-1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明言.
百舸争流 百川汇海——2004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考察报告[J]
.艺术探索,2007,21(6):52-60.
2
付宏政.
音乐与公民素质的培养——理解《声无哀乐论》当代价值的一个视角[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5-119.
被引量:4
3
姚锋.
《声无哀乐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探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1):101-103.
被引量:1
4
刘元.
“和”味[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1):155-156.
5
刘怀荣,石飞飞.
二十世纪以来竹林七贤研究述评[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3(1):78-89.
6
张建伟.
博通、联系、笃实、出新——牛贵琥先生的学术[J]
.天中学刊,2013,28(6):5-7.
7
李巧伟.
中国传统乐教思想的演进与融合——从“声有哀乐”到“声无哀乐”[J]
.湖南社会科学,2023(1):137-1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姚锋.
《声无哀乐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探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1):101-103.
被引量:1
2
阮婷.
论嵇康对音乐审美心声关系的认识[J]
.黄河之声,2011(20):116-117.
被引量:1
3
徐赛飞.
大众音乐与公民道德素养的互动关系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5):162-164.
被引量:1
4
朱晗.
嵇康对传统乐论等级教化意识的背离——基于《声无哀乐论》的政治视角解读[J]
.北方论丛,2016(4):55-58.
被引量:1
5
程昊天.
《声无哀乐论》的当代价值研究述评[J]
.黄河之声,2020(24):142-145.
被引量:2
6
蒲庆娜.
嵇康与疾病文化——探讨魏晋风度下的疾病书写与养生思想[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10):165-170.
1
原正幸,薛罗军(译).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J]
.文艺研究,2001(1):38-42.
被引量:11
2
王安国.
我国音乐创作“新潮”[J]
.文艺研究,1986(3):135-136.
被引量:1
3
徐波.
音乐的社会功能[J]
.继续教育研究,1996(4):56-58.
被引量:2
4
孙明钰.
浅谈竹笛音乐的文化内涵[J]
.黄河之声,2007,0(15):74-75.
被引量:1
5
王全勇.
浅谈音乐的美育功能、实用功能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J]
.魅力中国,2014(18):112-112.
6
万力.
论以市场需求引导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
.好家长,2015,0(11):240-240.
7
王次炤.
西方历史上有关音乐社会功能的论述[J]
.中国音乐,1985(3):19-21.
被引量:3
8
阎戈.
音乐社会功能泛谈[J]
.福建艺术,2003(4):48-49.
被引量:4
9
张文敏.
嵇康与阮籍的音乐思想对比研究[J]
.大舞台,2014(5):163-164.
10
李珺.
音乐社会功能浅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5):21-21.
文艺研究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