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嵇康《声无哀乐论》礼乐批评的再探讨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认识 ,直接关系着如何理解音乐的本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正是在论声的同时对“乐”详加论述 ,为达到解清音乐的本质 ,阐释了音乐社会功能之所以形成的真相。反映了其音乐理论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作者 牛贵琥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原正幸,薛罗军(译).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J].文艺研究,2001(1):38-42. 被引量:11
  • 2嵇康.《声无哀乐论》, 《答难养生论》[M].,..
  • 3嵇康.《声无哀乐论》, 《琴赋》[M].,..
  • 4.虽然嵇康在这里没有讲舞的作用,但在第八答中明确讲"歌以叙志,儛以宣情"[Z].,..
  • 5《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淮南子》,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9年6月.
  • 2‘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Ⅷ、四二○、13)这样的记述好像是和嵇康的音乐不表现哀乐之情的观点相矛盾一样.但是,这里的"凯乐之情"不是作为"哀"的相反的"乐"而不如应该是"不管什么原因,而自己得到‘乐'"的.这就是第七问答所论述(‘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自得也'Ⅶ、四一八、2).这"凯乐之情"是天下太平而又没有心患意义上的快乐.这时的心境可以说是"平和"的状态(cf.‘和心足于内'Ⅷ、四二○、10).这种意义的快乐是"和"所实现(cf.‘和有乐'Ⅴ、四一○、19.吉译注本(注7)42页和44页把‘和有乐'当作‘乐有和',但这样解释不甚妥当).应该从喜怒哀乐感情层面上的"乐"分开.《琴赋》有证实这种快乐的记述(参见吉译注本60页9-10).
  • 3下面的论述根据:原正幸《淮南子》的音乐观--感情和表现--(日文),研究报告1991·1992,广岛大学总合科学部比较文化研究讲座,1993年2月,91-101页.
  • 4关于‘雅郑之体'的‘体',吉联抗译注本54页解释为‘区别'.但这里作为在《声论》一贯地标示"本质"的用法解释.
  • 5参见蔡仲德‘《越名教而任自然》--试论嵇康及其《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同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10月),293页以及修海林《古乐的沉浮》(注1)240-241页.
  • 6蔡论文(注12)305-306页,以及《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纪纲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7月),233页.
  • 7这是与作为妨碍"平和"的特定的感情关系而用的表现方式.从"‘资偏固之音'Ⅴ、四一一、2·‘偏重[吉译注本44页2作"并"]之情'Ⅵ、四一五、2·‘偏重之情'同、四一五、6、12.‘……以偏情感物'Ⅶ、四一七、1-2里可以得到证据.
  • 8戴校注本(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146页.
  • 9戴校注本(注15),157页.
  • 10.《通论》.,.125页.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145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