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学理论中宏观与微观的变迁关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会学理论中宏观与微观的变迁关系体现了存在于知识系统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的每一次分化、融合都具有理论的进步意义,是建立在以往社会学研究成就基础上的再创造,是社会学理论成熟化、科学化的必经途径。1980年代以来,宏观与微观的重新融合与现实社会的发展逻辑以及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作者
徐连明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微观
宏观
分化
融合
社会学理论
社会发展
知识系统
分类号
C91-0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意)帕累托(VilfredoPareto)著,田时纲等.普通社会学纲要[M]三联书店,2001.
2
(法)[R.阿隆]RaymondAron著,葛智强等.社会学主要思潮[M]华夏出版社,2000.
3
(美)库利(Coodley,C.N.)著,包凡一,王源.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华夏出版社,1989.
4
王 康.社会学词典[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同被引文献
5
1
李志君,刘欣.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2):32-35.
被引量:5
2
顾金土.
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之关系探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5-69.
被引量:4
3
柯林斯著,林聚仁,王鹏,宋丽君译.互动仪式链.商务印书馆,2009.
4
安东尼·吉登斯著,李康,李猛译.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89.
5
RandallCollins.Onthemicrofoundationof macrosociology.AmericanJournalof Sociology,1981.
引证文献
1
1
刘颖.
社会学理论中宏观与微观整合问题探析——以柯林斯、吉登斯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3):165-166.
1
张須.
刘勰建立了章句的理论体系[J]
.江淮论坛,1962(1):56-61.
被引量:1
2
杨任民.
加快年轻同志成熟化途径之初探[J]
.市场周刊,2010,23(3):96-97.
3
井建斌.
社会史研究历史学本位的新收获——王先明著《变动时代的乡绅》述评[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9):25-27.
4
符志良,崔宪.
评《图说2000年的日本》[J]
.科学.经济.社会,1983,1(2):71-72.
5
马伟华.
认同与自省: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5-29.
被引量:23
6
渡里杉一郎.
日本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经营战略[J]
.管理评论,1996,11(3):9-9.
7
郑杭生.
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展望[J]
.社会学研究,1997(2):3-10.
被引量:28
8
杨陶如.
奇人·奇才·奇书——记“荆蛮族”著名学者林河先生[J]
.人事与人才,1994(12):31-31.
9
谌华玉.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人类学渊源概述[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5):10-15.
被引量:2
10
战新民,高光春.
同异步发展与我国现代化[J]
.山东社会科学,1993(3):22-25.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