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南商业发展与乡村社会——以清水江下游三门塘寨的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13
Commence Development and Local Society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in the Qing-Focus on Sanmentang Village of the Lower Reach of Qingshui River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46-53,共8页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参考文献21
-
1.《兴隆桥》石碑[M].,明万历三十九年..
-
2.《庙坊碑记》[M].,..
-
3.2001年8月19日,笔者在天柱县三门塘寨访问王承炎先生的口述材料[Z].,..
-
4.[Z].,..
-
5杨通河 杨德润 姚敦屏.《三门塘刘氏宗祠》[A].黔东南州文化局编.《黔东南文物志》(第五集)[C].,1997年12月..
-
6.三门塘嘉庆二年《修庵碑记》.碑立今三门塘小学[Z].,..
-
7.三门塘乾隆二十七年《修路碑记》石碑,立于大坪街头[Z].,..
-
8.三门塘道光三年《失履考详》碑,现立于王家阶脚道旁.又据三门塘王承炎先生抄录整理的《碑林选刊》云:水边至大门旧迹石板阶38级,往上达街坪121级[Z].,..
-
9.《复兴桥》石碑,道光三年刊立,现存三门塘寨口碑林处[Z].,..
-
10.《重修井碑记》石碑,宣统三年刊立,现存三门塘寨[Z].,..
同被引文献142
-
1蓝勇.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J].历史研究,1994(6):86-98. 被引量:76
-
2陈春声.中国社会史研究必须重视田野调查[J].历史研究,1993(2):11-12. 被引量:32
-
3杨有赓.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木行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1988(8):48-53. 被引量:17
-
4吴兴然.明清时期锦屏苗木生产经营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1990(4):58-61. 被引量:6
-
5清代采办楠木史料选[J].历史档案,1993(3):13-23. 被引量:14
-
6杨有赓.清水江流域商业资本的发展、流向与社会效应[J].贵州民族研究,1989,9(3):113-119. 被引量:3
-
7石开忠.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6(4):99-104. 被引量:20
-
8杨顺清.略论侗族林农对我国南方林区传统育林技术的贡献[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7-64. 被引量:5
-
9于善浦.清孝陵拆用明宫材料[J].紫禁城,1992(3):46-48. 被引量:1
-
10单洪根.清代清水江木业“争江案”述评[J].贵州文史丛刊,2002(4):54-5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3
-
1粟坪.清水江下游宗祠的修建探析——以三门塘刘氏宗祠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文化论坛,2011,3(2):122-125. 被引量:1
-
2周林,张法瑞.清代的皇木采办及其特点[J].农业考古,2012(1):226-233. 被引量:3
-
3蒋家林.贵州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8):231-232. 被引量:2
-
4李斌,吴才茂,龙泽江.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清水江中下游苗侗地区的碑铭及其学术价值[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2):30-36. 被引量:11
-
5姜又春.锦屏文书研究述评与人类学研究取向[J].怀化学院学报,2013,32(6):1-4. 被引量:3
-
6吴才茂.从契约文书看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苗、侗族妇女的权利地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4):155-161. 被引量:13
-
7顾晓艳,屈植斌.文化生态视野下北侗村落传统体育文化变迁——以天柱县三门塘为个案[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5):71-75. 被引量:1
-
8杨庭硕,杨曾辉.清水江流域杉木育林技术探微[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5(4):2-10. 被引量:16
-
9谢景连.清水江区域社会与清水江文书研究现状简述[J].怀化学院学报,2014,33(4):27-30. 被引量:2
-
10吴才茂.清代苗族女性史料的发掘与运用举隅——以清水江地区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2):75-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6
-
1刘灿姣,赵自然.清水江婚姻文书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23(4):89-102.
-
2张应强.制度条件、主体意识与文化共生——山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清水江经验[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5):129-142. 被引量:3
-
3马雅云.锦屏文书分家析产习惯法[J].北京民俗论丛,2020(1):219-226.
-
4张中奎.清代贵州苗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苗民文化变迁[J].农业考古,2012(6):283-285. 被引量:2
-
5李斌,吴才茂,姜明.论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碑刻的分类、内容与学术价值[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37-43. 被引量:14
-
6李斌,吴才茂.从转娘头到庚贴为凭: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的婚俗变迁——以碑刻史料为中心[J].贵州民族研究,2013,33(6):189-193. 被引量:13
-
7刘楚,吴才茂.孤灯冷泪与家庭责任:清代清水江流域的寡妇及其生活[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1):35-43. 被引量:2
-
8刘安全,余继平.物质文化的物、人、心维度:宗祠研究评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7):269-271.
-
9徐晓光.清水江杉木“实生苗”技术的历史与传统农林知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4):97-104. 被引量:4
-
10李波.清代清水江下游碑铭中的社会秩序——贵州天柱地区碑铭田野调查[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6(4):53-58. 被引量:2
-
1秦秀强.走进神秘侗寨——三门塘[J].理论与当代,2004(1):46-47. 被引量:1
-
2朱泽坤,吴玲玲.张广泗对清水江流域林业发展的贡献[J].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68-70.
-
3吴景军.贵州小上海,清江三门塘[J].民族论坛,2005(9):26-27. 被引量:1
-
4刘际旋,胡乃勤.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3):274-275. 被引量:6
-
5唐安平,杨政益.三门塘的文化内涵——天柱县三门塘民族文化村[J].当代贵州,2008(18):55-55. 被引量:1
-
6杨思藩.三门塘侗家“老人会”[J].贵州民族宗教,2004(6):37-37.
-
7韩海涛,何增强,马立军.论行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61-61.
-
8杨军昌,李小毛.清水江流域7000年悠悠文化[J].教育文化论坛,2011,3(2). 被引量:2
-
9张应强.从卦治《奕世永遵》石刻看清代中后期的清水江木材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3):53-59. 被引量:17
-
10吴正光.用之可以尊中国──三门塘民俗文物赏析[J].中外文化交流,2000(5):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