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会月刊(合订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3A期9-10,共2页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同被引文献22
-
1郭强华.金融衍生工具国际会计研究的新进展[J].财务与会计,1999(11):42-43. 被引量:4
-
2苏月嫦.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发展进程的理论分析[J].金融会计,2004(11):4-7. 被引量:25
-
3赵鹏飞.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会计应对风险在我国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2):58-61. 被引量:3
-
4刘晓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挑战[J].经济师,2005(2):219-219. 被引量:4
-
5张文先.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防范[J].财金贸易,1995(7):36-39. 被引量:1
-
6朱海林.国际会计准则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J].会计研究,1995(12):32-37. 被引量:17
-
7孙合珍.公允价值会计的选择与实践[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25(5):109-110. 被引量:6
-
8张雪南,郭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探析[J].财会月刊(下),2005(4):41-42. 被引量:7
-
9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问题》[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
10陈晓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7
-
1张杰.新技术环境下衍生工具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4(9):124-126.
-
2徐维兰.衍生金融工具视角的会计创新[J].西南金融,2005(3):53-54.
-
3张星文,陈庆保.试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J].商业研究,2005(19):186-188. 被引量:3
-
4周炬.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研究[J].金融会计,2007(9):19-22. 被引量:3
-
5于春红,王岩.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91-91.
-
6高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初探[J].市场周刊,2006,19(1):51-52. 被引量:1
-
7寇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若干思考[J].学理论,2009(24):104-106.
二级引证文献7
-
1毛春丽.试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J].时代经贸(下旬),2007(07Z):143-144. 被引量:1
-
2晏华,黄克勤.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J].时代经贸(下旬),2007,5(11X):173-173.
-
3袁媛,刘文朝.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51-55. 被引量:2
-
4吴泽福.现代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国际案例研究[J].价值工程,2009,28(10):148-150.
-
5史蕾.衍生金融工具若干问题的探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J].商情,2013(51):284-285.
-
6田惠珑.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选择问题的探讨[J].网络财富,2008(8):73-74.
-
7杨云.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探讨[J].当代会计,2021(23):136-138.
-
1涂建明.创业板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要求的广泛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8(1):49-52. 被引量:5
-
2高丽萍.完善中国金融衍生品会计制度的路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103-104.
-
3王东升,崔洪利,高双杰,杨松龄.走进信用社看会计工作──对廊坊市部分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调查[J].金融会计,1999(10):29-31.
-
4许莉,蒋先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J].金融会计,2003(5):24-25. 被引量:1
-
5鞠英.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J].行政事业财务,2000(3):37-39.
-
6张若钦.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企业风险防范——对法国兴业银行案例的思考[J].经济师,2008(7):196-197.
-
7陈文英.关于新加坡的税收[J].涉外税务,1989(2):16-18. 被引量:1
-
8黄小彪.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会计制度建设[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3(11):38-40.
-
9陈献东,万智慧.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刍议[J].财税与会计,1995(3):30-31.
-
10范性建.刍议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建设[J].西南金融,2004(12):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