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4-95,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62
-
1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马芳,李勇,周汝忠,张宝宁.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J].生态学杂志,2006,25(6):686-691. 被引量:23
-
2孙国军,刘普幸,潘竟源,白杨,程英.甘肃省通渭县现代农业影响因子分析及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179-181. 被引量:8
-
3苏维词.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3):64-69. 被引量:25
-
4周震峰,王军,周燕,孙英兰.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1. 被引量:136
-
5朱永恒,王宗英.芜湖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1):60-62. 被引量:11
-
6娄金华,黄秉杰,张继成.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希望[J].农业经济,2005(3):21-23. 被引量:6
-
7钟善锦,曾广庆,冯波.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广西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J].环境科学动态,2005(2):58-60. 被引量:2
-
8刘金锤,薛允达,赵永江.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荥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112-114. 被引量:16
-
9沈德中,谢经荣,张青文.日本的自然农法[J].世界农业,1995(7):9-11. 被引量:5
-
10邓海军.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40-4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5
-
1赵春雨,朱永恒,方觉曙.芜湖市生态农业系统设计[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1):42-46. 被引量:2
-
2宋亚洲,韩宝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6(05S):80-81. 被引量:17
-
3赵丽佳,冯中朝.政府:我国生态农业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J].农村经济,2006(9):12-14. 被引量:3
-
4郑利霞,周琳琳,张树礼.内蒙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1):19-22. 被引量:4
-
5李永垚,熊康宁,罗娅.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农业发展驱动因子研究——基于索洛速度增长方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3):47-5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31
-
1梁龙.腐植酸在循环农业中发展前景初探[J].腐植酸,2010(4):1-5. 被引量:2
-
2伍德林.安徽省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12-4413. 被引量:6
-
3刘薇,陈孟平,魏巍.北京山区发展循环农业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48-151. 被引量:3
-
4赵恩华.循环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98-98. 被引量:1
-
5葛羚,吴国栋.华东地区农业生态模式述评[J].农技服务,2007,24(5):57-64.
-
6陶爱祥,郑垂勇.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259-264. 被引量:10
-
7王行靳.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生态农业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2007(11):134-135.
-
8李景国,何独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68-1669. 被引量:2
-
9潘安兴,王芳.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8,30(7):44-47. 被引量:23
-
10周颖,尹昌斌,邱建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557-1563. 被引量:29
-
1赵国志,孙凤.发展经济林 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J].中国林业,2004(09A):34-34.
-
2赵昕.农业期待可持续发展[J].农家致富,2014(3):4-5.
-
3张娟,刘传玉,宁志强,张广鑫,赵强,黎庆,宋继富.论玉米优质高产的新举措——提高光能利用率是玉米优质高产的主攻方向[J].黑龙江科学,2016,7(21):7-11. 被引量:1
-
4李军红,金磊,薛璐.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推广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9(1):56-59. 被引量:6
-
5邹松岐,李建民,崔春晓.日、美农业科技推广实践对山东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6):62-63. 被引量:1
-
6吕邦运.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枝江市农机局农业机械化推广实践[J].领导科学论坛,2015(8):46-46.
-
7胡天娇.对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民科技素质的探讨[J].活力,2015,0(17):55-55.
-
8徐慎娴.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6):50-52. 被引量:3
-
9李艳,王雪平.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J].当代农机,2008(9):76-78.
-
10奚如.关于做强包头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2,0(01X):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