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S—IgM—苍白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参考文献3
1 龚匡隆,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年,23卷,305页
2 武建国,实用临床免疫学检验,1990年
3 李洪回,中华皮肤科杂志,1959年,7卷,103页
同被引文献21
1 徐树良,赵源源,蒋理,赵旺胜.金标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适用性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04,17(3):158-159. 被引量:21
2 戴玉琳,冯星.对梅毒血清学研究的建议[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8):505-505. 被引量:39
3 刘小平,邓岩.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在梅毒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2004,19(4):310-311. 被引量:22
4 刘建侠.梅毒的实验室诊断[J] .哈尔滨医药,2005,25(1):51-52. 被引量:23
5 苏维娜,林宝杏,林秀琳,林清清.显性梅毒24例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12):749-749. 被引量:1
6 李世泰 邵燕苓 张昆.19S-IgM-FTA-ABS试验对梅毒早期诊断及疗效判定研究[A].叶干运等主编.性传播疾病诊疗与治疗[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399-402.
7 董永慧,李君,张珍珠等.抗体捕捉EHSA法检测梅毒IgM抗体的研究.性传播疾病诊疗与预防,第1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403.
8 特异性19s-IgM抗体检测新生儿早期胎传梅毒的评价.性传播疾病诊疗与预防,第1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409.
9 Hagedorn H J, Kraminer- Hagedorn A, De Bosschere K, et al.Evaluation of INNO - LIA syphilis assay as a confirmatory test for syphilis. J Clin Microbiol,2002,40(3) :973 - 978.
10 Schmidt BL, Luger A, Duschet P, et al. Specific IgM tests insyphilis diagnosis. Hautarzt, 1994,45(10) :685 - 689.
引证文献3
1 黄澍杰,苏坚,曾铁兵,吴志周,柯建良,谭仲楷.19s-IgM-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的TP-IgM[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10(4):232-233. 被引量:3
2 王华,李代渝,雷丽明.梅毒血清学五种检测方法的比较[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7):435-436. 被引量:11
3 干皆诚,史文伟.15例RPR阴性早期梅毒分析[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5):229-230.
二级引证文献14
1 梁平,汤伍辉,李彬,朱国良,魏建平.19S-IgM-TPPA试验诊断先天梅毒评价[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5):355-357. 被引量:1
2 韦莹慧.早期梅毒实验室检查的现状[J] .右江医学,2008,36(4):483-485. 被引量:6
3 祝新,吴志周,柯建良.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检测方法的比较[J] .热带医学杂志,2008,8(9):933-934. 被引量:11
4 张艳玲,赵玉红.胶体金免疫试验与TP-ELISA法检测梅毒结果回顾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5):108-108. 被引量:1
5 刘李栋,李超,高瑜,励修楣,贾尧,王迅.丙氨酸转移酶血液筛查应用意义的初步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2009,22(7):527-530. 被引量:28
6 刘李栋,李超,贾尧,王迅.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血液筛查意义的初步探讨[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9,32(5):389-392. 被引量:10
7 侯喜琴,黄朝阳,戴淑惠,黄宇,郑燕青,任小英,宋秀宇.TPPA、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效果比较[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9):170-171. 被引量:1
8 王晓萍,涂彩霞,漆巍庆.TP-TRUST与TP-ELISA法检测梅毒结果回顾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5):570-571. 被引量:9
9 黄世若.婴儿梅毒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评价[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96-2597.
10 游媛,陈岚,肖鄂.血清学实验室检查在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吉林医学,2012,33(20):4282-4284. 被引量:10
1 林路洋.19S IgM苍白螺旋体血凝试验对一期梅毒患者的诊断意义[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3):176-176. 被引量:3
2 严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例[J] .四川医学,2003,24(6):592-592.
3 张栓紧.RPR和TPHA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4,4(4):247-248.
4 康定华,薛燕宁,袁艳霞,郑云燕,徐斌,张美华.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患者的临床分析[J] .江苏医药,2008,34(3):306-307. 被引量:1
5 皮肤疾病[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999(5):318-319.
6 孙显光,褚桂芝,刘国才.用MDT后麻风病人及其接触者血中的抗PGI IgM抗体检测[J] .中国麻风杂志,1993,9(4):213-215.
7 黄进梅,郑和平.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临床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108-110. 被引量:9
8 向志,尹跃平.梅毒IgM抗体检测技术的现状[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35(3):185-187. 被引量:5
9 冉立伟,兰东.SLE合并潜伏梅毒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6):367-368. 被引量:1
10 于秀路,程焕明,李冰,杜文莉,李桂兰,李志安,刘厚俭,王颜德,朱孔君,付贞祥,禚宝宪,张之谱,陈家祥,孙传友,曹光友,任为江,王兆梓,王殿富,张志广,张宜,秦希川,玄绪武,张理军,何乃华,张永华,郭安存,薛文征,董纪岗,吕慎修.麻风复发的免疫学监测及预防[J] .中国麻风杂志,1996,12(1):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