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毒蘑菇家族
被引量:
2
An Approach to the Poisonous Mushroom Famil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从采食蘑菇的第一天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就不断的发生,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被毒蘑菇夺去性命?!就是到了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此类事件也时有发生。
作者
包海鹰
出处
《人与生物圈》
2003年第6期76-80,共5页
Man and the Biosphere
关键词
毒蘑菇
中毒
症状
人类
毛头鬼伞
胶陀螺
毒蝇鹅膏
分类号
Q949.3 [生物学—植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42
1
朱元珍,张辉仁,祝英,蒲凌奎,蒲训.
古今毒蘑菇识别方法评价[J]
.甘肃科学学报,2008,20(4):40-44.
被引量:14
2
张亚琴.
食用有毒蘑菇巧鉴别[J]
.中国防伪,2004(7):62-62.
被引量:2
3
张树溪,臧雪冰,李建国,杨泽深,陈宝珠,余江蓝.
湖南省毒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中毒防治的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1994,1(3):170-171.
被引量:6
4
包海鹰,图力古尔,李玉.
7种鹅膏菌属真菌肽类毒素的HPLC分析(英文)[J]
.菌物研究,2005,3(1):13-16.
被引量:14
5
卯晓岚.
中国毒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毒素[J]
.菌物学报,2006,25(3):345-363.
被引量:145
6
陈萍,徐美琴,陈双林.
甘肃粘菌考录[J]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3):35-38.
被引量:4
7
毛新武,李迎月,何洁仪,景钦隆.
广州市2000~2005年蘑菇中毒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66-167.
被引量:16
8
赵德璋,刘刚,宋鼎珊,刘剑虹,周翊蓝,欧家鸣,孙世中.
鹅膏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6):1086-1089.
被引量:7
9
应建浙.食用蘑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0
缪承杜,洪葵.
真菌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695-6697.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
1
朱元珍,张辉仁,祝英,蒲凌奎,蒲训.
古今毒蘑菇识别方法评价[J]
.甘肃科学学报,2008,20(4):40-44.
被引量:14
2
李林静,李高阳,谢秋涛.
毒蘑菇毒素的分类与识别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25(4):383-387.
被引量:47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秦鹏,王秉峰,路等学,高静梅,王龙,赵玉卉,张铎.
PHP编程法拟合实验室数据模型曲线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2010,22(1):75-78.
被引量:1
2
李林静,李高阳,谢秋涛.
毒蘑菇毒素的分类与识别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25(4):383-387.
被引量:47
3
张黎光,李峻志,祁鹏,李安利,戴璐,吴小杰.
毒蕈鉴别及毒素检测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14,33(2):1-3.
被引量:9
4
彭淑娟,李承军,邵维斌,夏春英,庄元苏,顾炜.
鹅膏菌中毒20例临床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4,16(8):1293-1295.
被引量:1
5
林明,靳平燕.
探讨神经元烯醇化酶及脑活性肽100β蛋白在毒蕈中毒患者中的应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4):414-415.
被引量:1
6
彭淑娟,李承军,庄原苏,顾炜.
鹅膏菌中毒的诊断和治疗[J]
.浙江医学,2014,36(24):2049-2051.
被引量:3
7
刘显碧.
急性野生菌中毒抢救中的洗胃护理干预[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148-149.
被引量:2
8
樊哿,彭卫,孙山,刘峻呈.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蘑菇毒性判别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32-236.
被引量:6
9
刘斌,张振东,张婷婷.
基于贝叶斯分类的毒蘑菇识别[J]
.软件导刊,2015,14(11):60-62.
被引量:11
10
刘亚峰,张婷,赵欣桐,孙册.
常见食源性植物毒素的中毒检测方法概述[J]
.广州化工,2017,45(11):21-23.
被引量:3
1
包海鹰,丁燕,李登科,李玉.
胶陀螺发酵液的研究[J]
.菌物研究,2003,1(1):40-43.
被引量:2
2
白璐,马伟才,包海鹰.
胶陀螺的光敏活性组分[J]
.菌物研究,2014,12(1):51-54.
被引量:4
3
包海鹰,李玉.
胶陀螺化学成分的研究[J]
.菌物系统,2003,22(2):303-307.
被引量:11
4
郭学武,汪国轮,龚建华,肖冬光.
三种鹅膏菌培养条件及所产肽类毒素的比较研究[J]
.菌物学报,2008,27(5):745-756.
被引量:2
5
包海鹰,李玉,丁晓昆,孙晓波.
胶陀螺光敏活性作用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2,9(4):15-17.
被引量:8
6
王新斌,包海鹰,李志军.
胶陀螺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菌物研究,2016,14(2):118-124.
被引量:1
7
冯会强,孙涛,贾冬梅,慕金凤,张雅梅.
胶陀螺子实体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53-154.
被引量:5
8
龚斌,罗宗龙,唐松明,饶灿菏,苏鸿雁.
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鹅膏菌属真菌资源调查[J]
.大理大学学报,2016,1(6):75-77.
被引量:6
9
李达滨.
蚊子与诺贝尔奖[J]
.中文自修,2006(7):126-127.
10
警惕有毒外来入侵植物——美洲商陆[J]
.浙江林业,2009(8):39-39.
人与生物圈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