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与喝茶——巴别尔小说中的俄国和西方母题
被引量:7
出处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3,共6页
Russian Literature & Arts
参考文献5
-
1[ Holand] Frank Trommler : Thematics Reconsidered-Essays in Honor of Horst S. Daemmrich , Amsterdam-Atlanta , GA1995. P145-158.
-
2伊萨阿克·巴别尔.《奥德萨的故事》.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66:29—30.
-
3伊萨阿克·巴别尔.《1937年9月2日的一次访谈:巴别尔作品答录》[M].,1966.205-22,217页.
-
4伊萨阿克·巴别尔.《1937年9月2日的一次访谈,巴别尔作品答录》[M].,1966.213,216页.
-
5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伊萨阿克·巴别尔:浪漫主义批评》.Harold Bloom,New York:Chelsea House,1987,9—14,P11.
同被引文献124
-
1王立,郝明.唐代饮食争竞豪侠的文化风神略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53-58. 被引量:3
-
2汪从元.蒲松龄与菊桑茶[J].农业考古,1999(4):190-190. 被引量:1
-
3杨育乔.围绕巴别尔《骑兵军》的一场争论[J].苏联文学联刊,1991(6):60-63. 被引量:2
-
4火明.布琼尼致高尔基的公开信及高尔基答布琼尼[J].苏联文学联刊,1991(6):64-66. 被引量:2
-
5蓝英年.“请让我申辩”——苏联作家巴别尔最后的日子[J].读书,1995,0(10):14-19. 被引量:2
-
6刘海宁.巴别尔和他的《骑兵军》[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4):36-39. 被引量:2
-
7王丽丽.战争伦理与人性伦理的双重书写——读伊萨克·巴别尔的战争奇书《骑兵军》[J].人文杂志,2006(5):102-108. 被引量:5
-
8陈文华.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的茶具[J].中国农史,2006,25(4):3-11. 被引量:5
-
9陈文华.我国古代的茶会茶宴[J].农业考古,2006(5):160-163. 被引量:8
-
10王立.《聊斋志异》灾荒瘟疫描写的印度渊源及文化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72-7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7
-
1王树福.巴别尔出版在中国[J].中国图书评论,2008,31(2):103-108.
-
2王树福.复调特色与多样解读:巴别尔小说中话语层次的权力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9,31(5):117-127. 被引量:2
-
3王树福.流散之旅:巴别尔在西方的传播变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5):120-126.
-
4魏晶.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J].外语学刊,2011(2):132-135.
-
5王树福.去民族性与扩展普遍性——巴别尔在西方的研究流变[J].国外文学,2013(2):71-79. 被引量:2
-
6王立,施燕妮.《聊斋志异》中的饮茶礼俗及茶文化文献[J].蒲松龄研究,2016(3):116-123. 被引量:3
-
7王树福.“局外人”与“热带鸟”:巴别尔的身份认同与伦理选择[J].外国文学,2017(2):44-5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树福.认知立场与价值诉求:巴别尔在当代俄罗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62-68.
-
2王树福.中心与边缘之间:巴别尔小说价值辨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1):86-95. 被引量:2
-
3师浩龙.2016年蒲松龄研究综述[J].蒲松龄研究,2017(4):137-149.
-
4李学良.清代志怪笔记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8,40(6):403-403. 被引量:1
-
5王树福.悖立与整合:巴别尔小说情节的悖论性[J].山东外语教学,2018,39(4):53-62. 被引量:1
-
6王树福.巴别尔伦理身份的悖论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1(5):152-158.
-
7王立,罗黎.戏仿与超越:尹湛纳希嗜茶多饮叙事的文化意蕴[J].民族文学研究,2019,37(2):32-40. 被引量:4
-
8王树福.巴别尔书信中的巴别尔[J].中国俄语教学,2020(4):50-60.
-
9汪情乐.瓦·格罗斯曼小说中的犹太线索与身份政治[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3(5):45-62.
-
1颜菲.试论白居易妓女题材诗歌[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4):123-125.
-
2姬春晖.当之无愧的被压迫妇女的代言人——兼论关汉卿热衷于“妓女”题材原因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103-104.
-
3刘小姣.简析元杂剧妓女题材繁盛之因[J].北方文学(中),2015,0(11):72-72.
-
4金晓霞.试论“妓女题材”在《金瓶梅》中的转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S2):93-95.
-
5沈德玮.“中世纪”的“私人性”——弗朗索瓦·维庸与白居易妓女题材诗歌比较[J].法国研究,2010(4):13-22.
-
6周宜智.“勾栏浪子”与大明皇族的烟花情结——试比较关汉卿与朱有燉的妓女题材杂剧创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215-217. 被引量:5
-
7王圆圆.《金瓶梅》与“三言”中的妓女形象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0(5Z):48-49.
-
8安东焕.六朝乐府民歌中的妓女之歌[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1):54-56.
-
9梁伊靓.元杂剧青楼女子形象创作背景研究[J].艺海,2016(11):15-18.
-
10虎维尧.《霍小玉传》的文化意蕴[J].固原师专学报,2004,25(5):55-5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