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开明士绅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开明士绅在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发展教育、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及道路、增进民众健康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们较好地继承了封建士绅热心地方事务的传统,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抗日根据地史上应占有一定地位。
作者
李庆刚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社会公益活动
封建士绅
教育事业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973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23
1
[9][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95,1131,1245-1246.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晋西北区党委文化教育工作报告.晋西北文化建设与出版事业[J].山西革命根据地,1990,(4).
5
戎子和.晋冀鲁豫边区财政工作片断回忆[J].财政,1984,(3):38-38.
6
[9]山东省档案馆, 山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4辑)[Z].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7
[10]山东省档案馆, 山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Z].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3.
8
[11]蒙阴士绅热心教育慷慨捐田兴学[N]. 大众日报, 1941-03-07.
9
[13]晋西北士绅捐资助学[N]. 解放日报, 1942-07-19.
10
[14]灵石老士绅热心教育[N]. 太岳日报, 1940-10-18.
共引文献
973
1
宋娜.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1-2.
2
项赠,朱玉伟.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5):26-28.
3
王浩斌,王飞南.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1-4.
4
李敏.
论当代中国的后发优势[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3-36.
被引量:1
5
姚建军.
毛泽东调动人民积极性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4-37.
6
伍银峰.
试论胡锦涛对邓小平荣辱观的坚持和发展[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8-11.
7
刘斌.
试论建构先进文化视阈中的传统文化[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50-53.
被引量:1
8
贺全胜.
邓小平党的执政安全思想探微[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25-26.
被引量:3
9
龚成钢.
略论提高执行力[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75-76.
10
宋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32-34.
同被引文献
114
1
杨剑利.
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以“丁戊奇荒”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J]
.清史研究,2000(4):59-64.
被引量:27
2
朱英.
戊戌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J]
.江汉论坛,1999(11):66-71.
被引量:29
3
宫宝利.
清代后期苏州地区公所的善举活动[J]
.史学集刊,1998(1):41-45.
被引量:8
4
周秋光.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123-128.
被引量:7
5
盛懿.
近代上海基督教慈善活动刍议[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7(2):109-113.
被引量:7
6
张礼恒.
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J]
.民国档案,1996(3):139-144.
被引量:14
7
冯敏.
抗战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工作概述[J]
.民国档案,1995(3):114-120.
被引量:24
8
夏明方.
清季“丁戊奇荒”的赈济及善后问题初探[J]
.近代史研究,1993(2):21-36.
被引量:49
9
李文海.
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J]
.清史研究,1993(3):27-35.
被引量:73
10
虞和平.
简论经元善[J]
.浙江学刊,1988(2):100-10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李庆刚.
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构成辨析——以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例[J]
.高校社科信息,2004(5):31-35.
被引量:2
2
曾桂林.
近20年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8(2):147-160.
被引量:14
3
何善川.
论开明绅士与解放区的献田运动[J]
.江海学刊,2015(6):178-18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周秋光.
关于近代中国慈善研究的几个问题[J]
.史学月刊,2009(9):10-13.
被引量:5
2
王大学.
善堂与晚清民初江南地方社会变迁——以川沙至元堂为中心[J]
.社会科学,2010(7):127-134.
被引量:2
3
王娟.
清末民初慈善组织救助模式的转变——以北京地区为例的考察[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1):85-91.
4
曾桂林.
殊途同归善与人同:张謇与熊希龄慈善事业之比较[J]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58-63.
被引量:1
5
刘凤芹,卢玮静.
社会经济地位对慈善捐款行为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3-120.
被引量:37
6
王敏,朱洪涛.
开明绅士支持抗战的深层文化因子——以山西忻县奇村邓养忠为例[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68-71.
7
苗艳丽.
近30年来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研究综述[J]
.保山学院学报,2015,34(1):1-7.
8
崔龙健,池子华.
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述评[J]
.民国档案,2015(2):137-143.
被引量:3
9
何善川.
论开明绅士与解放区的献田运动[J]
.江海学刊,2015(6):178-185.
被引量:1
10
林光祺.
“近代化”范式中的中国公益慈善史研究:一个述评框架[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32(1):1-14.
1
周葭.
台湾歌坛才女 周子寒[J]
.台声,1994,0(1):46-47.
2
贺春旎,王珏.
陈嘉庚与孙中山交往考[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87-91.
被引量:1
3
李庆刚.
开明士绅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的贡献[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9(4):97-102.
被引量:3
4
黄令坦.
严复晚年居京日常生活之一瞥[J]
.湖南社会科学,2013(5):287-289.
被引量:1
5
朱永安.
星“难”[J]
.现代妇女,1996(7):30-31.
6
李海侠.
爱心如兰[J]
.光彩,2005,0(5):21-21.
7
陈晶华.
清遗民社会公益活动行迹考察[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7(3):85-90.
8
澜涛.
三十八年学雷锋,公益老人申报吉尼斯纪录[J]
.长寿,2000,0(8):36-37.
9
刁培俊,王菲菲.
官府与寺僧:宋元明公益活动的历史书写——以闽南为中心的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5):38-48.
10
沈光元.
专家眼中的食品安全[J]
.广东安全生产,2008(1):74-75.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