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由“吴碧霞现象”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就歌唱艺术而言,诸多不同流派、不同唱法之间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认真探讨唱法的特点、把握风格的异同、增强表达作品的能力,这是促使演唱艺术达到较为全面的基础。歌唱的更高目标似乎应该是超越所有唱法的自由歌唱。
作者
施敏
机构地区
苏州科技学院音乐系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37-139,共3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歌唱艺术
吴碧霞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声带
分类号
J616.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
1
荣蓉.
从多元音乐文化视角透视吴碧霞演唱的“中西合璧”[J]
.科教文汇,2007(31).
被引量:6
2
张旭东.
试论中国“民族唱法”的风格特征[J]
.中国音乐学,2002(2):53-56.
被引量:12
3
冯钢.
什么是歌唱的最高境界——评吴碧霞的“跨界”[J]
.人民音乐(评论),2006(8):42-43.
被引量:7
4
建明,郭丹,王南海.
“夜莺”吴碧霞的今天与昨天[J]
.海内与海外,2007(4):64-67.
被引量:8
5
吴文科.中国曲艺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6
“2003天音声乐论坛”,台湾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金庆云教授讲话.
引证文献
3
1
施敏.
评弹艺术用于声乐教学的探索[J]
.中国音乐,2005(4):187-189.
2
万林媚.
中西合璧之唱——评吴碧霞的歌唱艺术追求[J]
.新课程学习(下),2011(7):2-3.
被引量:3
3
陈露.
浅谈吴碧霞的歌唱艺术[J]
.东方企业文化,2013(4):256-25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方.
“民通”跨界演唱初探——以《戏中戏》、《莆仙情缘》的首唱为例[J]
.北方音乐,2016,36(2):69-69.
2
赵丽娜.
歌曲《永远爱你》创作与二度创作特点简析[J]
.音乐创作,2017(2):135-136.
3
支慧.
由“吴碧霞现象”探讨声乐教学理念[J]
.艺术教育,2017(2):65-67.
被引量:2
4
宁洪梅.
分析吴碧霞中西合璧的演唱风格[J]
.智库时代,2018,0(11):251-251.
5
马冉冉.
“吴碧霞现象”引发的声乐教学启示[J]
.海外文摘,2017(4):41-42.
6
闫骥爽.
普通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
.岭南音乐,2018(4):71-73.
1
徐丽娅.
吴碧霞现象之我见[J]
.青年时代,2014,0(19):19-20.
2
李淑娟.
吴碧霞“中西合璧”的声乐文化现象阐释[J]
.北方音乐,2011,31(6):37-38.
3
李波.
从“吴碧霞现象”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J]
.黄河之声,2011(11):86-87.
被引量:3
4
刘双.
从“吴碧霞现象”看中国民族声乐的未来走向[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3):29-29.
被引量:2
5
赵妍.
从“吴碧霞现象”看多元化的声乐教学[J]
.大舞台,2011(5):236-237.
6
胡红.
由“吴碧霞现象”引发的几点思考[J]
.魅力中国,2008(15):88-89.
被引量:5
7
胡红.
由“吴碧霞现象”引发的几点思考[J]
.艺术教育,2009(8):66-67.
被引量:1
8
郝晶华,徐寅晨.
新时代绽放的花朵——由“吴碧霞现象”谈歌唱艺术[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B12):160-162.
被引量:2
9
池文杰.
“吴碧霞现象”对一个歌唱演员的启迪[J]
.剧影月报,2012(2):38-39.
10
周绍举.
再读印象主义——由梵·高的《向日葵》所引起的思考[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1(2):78-79.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