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小说发生期的期限
被引量:
1
On the Beginning Time of Chinese Nove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梳理学术界对中国小说史初始阶段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 ,以小说出现、小说本质、小说活动和小说理论为基本标志 ,确立起小说发生期的概念。同时 ,对于发生期的期限问题 ,作了深入探讨。在把握小说文本与文化文本、小说起源与小说发生的区别的基础上 ,依据小说史实际 ,确定发生期的上限为战国时代。在把握发生期内各种小说现象的内部统一性的基础上 ,确定发生期的下限为西汉末年。
作者
叶岗
机构地区
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
小说发生期
战国时代
西汉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唐圭璋.
读李清照词札记[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2-4.
被引量:11
2
史友.
华东师大历史系青年史学社活动近况介绍[J]
.历史教学问题,1984(3):37-37.
被引量:1
3
李剑国.
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立文体的形成[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3):1-12.
被引量:16
4
杨载田.
衡阳抗战军事文化旅游资源研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21(2):34-38.
被引量:8
5
南振兴.
预期违约理论比较研究[J]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3,14(3):7-11.
被引量:1
6
党怀兴.
通假成因说略[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1):61-65.
被引量:9
7
鹿 慧.
论贞观廉政思想[J]
.东岳论丛,1995,16(2):93-98.
被引量:1
8
江淮论坛1981年1—6期总目录[J]
.江淮论坛,1981(6):3-6.
被引量:3
9
刚文.
鞍山市教育学院简介[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89,7(1):89-89.
被引量:1
10
徐克谦.
论先秦“小说”[J]
.社会科学研究,1998(5):109-114.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范宝学,李浩东.
管理层权力、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的影响[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176-185.
被引量:5
2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3
G, H, Treitel: The law of contract, stevens & sons, 1983, P642.
4
[1853]2E&B678埃利斯与布莱克伯恩编王座庭法律汇编2集第678页.
5
[1855]5E&B714埃利斯与布莱克伯恩编王座庭法律汇编5集第714页.
6
上诉法院判例集1942年第356页.
7
Cheshire Fifoot & Furmston's law of contract,P 529.
8
G,H.Treitel:The law of contract P943 foor mark 50.
9
王座庭判例集1894,1集第466页.
10
《美国统一商法典》1972年文本.
共引文献
55
1
李桂奎.
中国小说原初问题之事理、学理与文理[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13.
被引量:2
2
余群.
试论《论语》对《世说新语》的影响[J]
.学术交流,2004(10):154-157.
被引量:1
3
陈亚平.
论区分假借和通假的必要性[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85-87.
被引量:3
4
许元.
略论避讳在太平天国史料考订中的利用[J]
.历史档案,2005,18(1):71-76.
5
安兰朋.
《训诂问学丛稿》读后[J]
.古籍研究,2002(4):133-135.
6
叶岗.
中国小说发生期现象的理论总结——《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标准与小说家[J]
.文艺研究,2005(10):67-76.
被引量:4
7
闫笑非.
韩非散文特色简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6):53-57.
8
谭帆,王庆华.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流变研究论略[J]
.文艺理论研究,2006(3):55-63.
被引量:13
9
谢莉.
衡山抗战军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索[J]
.热带地理,2006,26(4):365-369.
被引量:7
10
翟杨莉.
重读方方《闲聊宦子塌》兼及一种批评方式[J]
.小说评论,2007(5):75-7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6
1
李金坤.
从“文学观点”与“文体选目”看《文心雕龙》对《文选》的影响[J]
.中国文化研究,2004(4):169-174.
被引量:4
2
王立群.
《昭明文选》出现的理论意义[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52-55.
被引量:1
3
张晨.
“言意之辨”与两晋南北朝的拟古诗[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38-44.
被引量:2
4
李传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的传播[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73-77.
被引量:1
5
周悦.
魏晋六朝文学尚“清”成因与特色[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110-114.
被引量:1
6
贺天忠.
“神思”是灵感来临的文思——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455-458.
被引量:9
7
于志鹏.
论梁代咏物诗的发展状况[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45-47.
被引量:3
8
徐桂秋.
论钟嵘的诗歌批评标准及其理论体系[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30-34.
被引量:3
9
邹兰芝.
南朝情歌艳诗着眼点的比较分析[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5):43-44.
被引量:1
10
曹道衡.
萧统的文学观和《文选》[J]
.文学遗产,2004(4):23-3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郭晓婷.
2004年南朝文学研究综述[J]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19-22.
1
叶岗.
中国小说史的起点问题——小说发生期研究举要[J]
.文学遗产,2004(4):144-147.
被引量:2
2
周燕芬.
文学流派与经典营构——以“七月派”为例[J]
.人文杂志,2004(4):120-123.
被引量:1
3
刘少丽.
论历史叙事的可靠性[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6-88.
4
梁宁宁.
王安忆的小说观念[J]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2):54-57.
5
韩占刚.
再见桃花源——论《桃花源记》的小说本质[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3):146-147.
6
王俊生.
《宠儿》文化及文本互文性之浅析[J]
.考试周刊,2012(81):13-14.
7
徐定宝.
试论中国古典小说的三个标征[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9(4):39-42.
被引量:1
8
李运抟.
并非亵渎的调侃[J]
.文学自由谈,1989(6):49-52.
9
罗德琼.
超自然的主题 哥特式的恐惧[J]
.芒种(下半月),2013(4):165-166.
10
刘继保.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左传》[J]
.中州学刊,2004(1):62-66.
被引量:4
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