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于银色世界的平等关爱——宏观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传媒分析
被引量:5
出处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5,共3页
Contemporary TV
同被引文献53
-
1陈健.老年受众的媒体接触偏好[J].东南传播,2007(11):101-102. 被引量:2
-
2熊必俊.关于我国老年人口收入的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5,13(S1):71-80. 被引量:9
-
3孙立仁.老年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J].传媒,2004(7):34-35. 被引量:4
-
4王小斌.老年受众群体的特征和需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4):60-60. 被引量:2
-
5陈勃,欧阳珊.老年人口变化对传媒接触需求的影响——基于代群效应的预测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3):153-157. 被引量:8
-
6陈勃,郭晶星,王倩,孙利.黄金时段电视剧老年人物的内容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2):64-67. 被引量:17
-
7王平君.老年期刊的发展与走势[J].传媒,2005(10):48-49. 被引量:3
-
8卢元隆.关于老年电视频道的思考[J].当代电视,2006(6):66-67. 被引量:1
-
9王平君.老年报刊的市场化博弈[J].传媒,2006(6):33-34. 被引量:4
-
10刘剑,胥伟岩.浅谈老年类媒体的机遇与挑战[J].新闻传播,2006(8):37-3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
-
1季尚尚.北京地区老年网民网络媒体接触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3):76-90. 被引量:14
-
2周小普,刘斌.从受众选择偏好谈电视新闻节目制播[J].电视研究,2013(2):24-26. 被引量:4
-
3汪杨.新媒体在农村老年人中的应用浅析[J].今传媒,2014,22(6):114-116. 被引量:5
-
4张进.老年电视频道构建必要性探析[J].现代视听,2011,0(8):67-70. 被引量:1
-
5魏蒙,姜向群.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与传媒关系文献研究述评[J].老龄科学研究,2014,2(11):53-60.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34
-
1蒋颖.一部旧手机的流转: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文化阐释[J].新闻知识,2023(5):45-51.
-
2邓博文,刘珊.新媒体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下媒体适老化改造探析[J].通信管理与技术,2022(4):55-58. 被引量:3
-
3杨敏文.老年读者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及分析——以浙江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125-128. 被引量:12
-
4甘勇灿,盖龙涛.“三网融合”进程中老年群体网络媒介使用行为调查——以哈尔滨地区为例[J].新闻传播,2013(9):194-195. 被引量:6
-
5肖雪.国内外老年人数字阅读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139-146. 被引量:24
-
6王子欣.基于受众角度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4,35(10):42-42. 被引量:1
-
7王永梅.网络社会与老龄问题:机遇与挑战[J].学术交流,2014(8):202-206. 被引量:28
-
8肖雪,张伟.我国老年人阅读行为调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6):17-27. 被引量:18
-
9刘质浩.对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思考[J].东南传播,2015(12):118-119. 被引量:1
-
10刘文洁,田冬霞,谭剑.广州市中老年人对新媒体健康信息使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9):710-713. 被引量:20
-
1王立欣.用户需求:老年媒体融合发展的推动力[J].中国报业,2015,0(17):72-73.
-
2张根彬.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主线[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1):13-17. 被引量:5
-
3单文婷.“网生代”来了,电视准备好了吗?[J].视听界,2016(3):1-1.
-
4蔡跃华.老年广播的发展机遇与举措[J].视听界,2007(3):99-100. 被引量:2
-
5朱峡鹰.把握时代脉搏 深耕细分领域[J].中国社会工作,2016,0(26):24-25.
-
6王锡苓,王荣.云技术时代的数据新闻制作[J].今传媒,2015,23(9):164-167. 被引量:1
-
7刘琳佳.老年类媒体选择新闻有“说道”[J].新闻传播,2007(4):53-53. 被引量:1
-
8孙立仁.老年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J].传媒,2004(7):34-35. 被引量:4
-
9张金华.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J].新闻传播,2015(3X). 被引量:1
-
10郭庆.老年报更须年轻起来——兼论老年媒体发展新趋势[J].新闻实践,2009(10):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