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亚合作的发展与中国的作用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真正掀起当今东亚合作高潮的是中国的巨大经济吸引力及其所推行的睦邻政策,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极大地激发和带动了日本和东盟以及韩国和东盟关系的竞争性提升,从而使得整个东亚的合作进程不断深化与扩展,有助于东亚一体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作者
张振江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出处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Asia-Pacific Economic Review
关键词
“东亚”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
东盟
亚太经合组织
金融危机
日本
分类号
F114.4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21
1
曹云华.
论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权问题[J]
.东南亚研究,2004(4):4-10.
被引量:23
2
耿协峰.
“新地区主义”研究不同视角的评析[J]
.国际政治研究,2001,22(1):118-123.
被引量:1
3
臧秀玲.
东亚地区主义及其发展趋势——以“10+3”合作机制为视角[J]
.当代亚太,2004(9):30-37.
被引量:7
4
伍华佳.
浅析中国产业在东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
.亚太经济,2005(1):57-59.
被引量:3
5
王毅.
亚洲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J]
.外交学院学报,2005(1):56-60.
被引量:25
6
范炳良.
国家外交形式的发展趋势[J]
.当代世界,2005(3):23-25.
被引量:5
7
赵怀普.
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J]
.外交学院学报,2005(2):42-47.
被引量:17
8
张振江.
“东盟方式”:现实与神话[J]
.东南亚研究,2005(3):22-27.
被引量:31
9
黄华,王洁.
国际大通道建设对云南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4):62-65.
被引量:6
10
卢光盛.
质疑“新地区主义”[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5):88-9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熊伟.
东亚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东亚多边议会交往[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5):21-26.
2
揭晓.
东亚新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合作[J]
.兰州学刊,2007(9):56-59.
被引量:1
3
张振江.
米特兰尼的国际合作思想及其对东亚合作的启示[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26(2):67-79.
被引量:4
4
张振江.
区域主义的新旧辨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01-108.
被引量:7
5
张欢.
中国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时代经贸(下旬),2013(7):217-218.
6
王怡,皋德宇.
APEC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机制中心间的合作机制建设与对策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22,39(30):1-5.
7
闫姣姣.
浅谈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贸易状况——以云南和东盟的贸易现状及政策为例[J]
.科技资讯,2014,12(32):227-228.
8
张振江.
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
.东南亚研究,2004(3):11-15.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高梓菁.
跨区域身份认同视角下日本对非区域战略探析[J]
.东亚评论,2023(2):120-158.
2
黄大慧,韩爱勇.
东亚地区主义研究评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3):135-149.
被引量:10
3
任金明.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圈的货币一体——利用OCA指数法对东亚次区域货币合作的研究[J]
.管理观察,2008(21):44-47.
被引量:1
4
张振江.
“东盟方式”:现实与神话[J]
.东南亚研究,2005(3):22-27.
被引量:31
5
刘兴华.
后金融危机时代东盟的对外贸易[J]
.东南亚,2005(2):10-15.
6
马青.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进展[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20-21.
7
刘昌明,宋超.
东亚地区合作研究综述[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1):97-102.
被引量:1
8
张振江.
米特兰尼的国际合作思想及其对东亚合作的启示[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26(2):67-79.
被引量:4
9
张振江.
区域主义的新旧辨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01-108.
被引量:7
10
和春红.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3):14-25.
被引量:2
1
李克强“2+7合作框架”绘就中国东盟“钻石十年”路线图[J]
.中国产经,2013(10):8-9.
2
徐洁.
香港的繁荣与中国的作用[J]
.港澳经济,1990(11):28-29.
3
谷源洋.
变化中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的作用[J]
.世界经济,1989,12(7):15-22.
4
唐翀.
中国—东盟关系:现实与理解的困境[J]
.太平洋学报,2005,13(6):78-87.
被引量:1
5
周英虎.
简论广西的通道优势[J]
.广西经济,2008,27(2):45-45.
6
胡晓玲.
华侨华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作用[J]
.东南亚纵横,2007(5):30-32.
被引量:2
7
方慧玲.
佟晓玲谈20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及未来走向[J]
.法制与经济,2011,20(11):30-30.
8
陈显泗.
对中国与东盟关系未来发展的预估[J]
.东南亚之窗,2013(2):12-13.
9
高尚全.
世界经济走势与中国的作用[J]
.开放导报,2002(12):23-23.
被引量:1
10
何胜,刘昕.
中国——东盟关系渐入佳境[J]
.当代世界,2006(10):42-44.
被引量:1
亚太经济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