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思潮》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3,共6页
共引文献64
-
1王浩.“罗伊诉韦德案”裁决与美国保守主义的当代内涵及演化[J].美国问题研究,2022(2):125-142.
-
2王立新.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美国史研究:成就与问题[J].史学集刊,2009(2):118-123. 被引量:6
-
3陈艳龙.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对男性性别角色的选择——以肯·凯西的《飞越疯人院》为例[J].大家,2011(17):21-21.
-
4康长运,何成刚.论历史课程中的民族主义与国际理解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5-10. 被引量:9
-
5袁日华,孙秋云.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5):86-89. 被引量:3
-
6刘巧.异化的自我——探析《飞跃疯人院》中的“酋长”布罗姆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0):226-226.
-
7黄瑞玲.浅议美国反文化运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3):63-67. 被引量:4
-
8王春英.浅析反文化对主导文化的建构与消解[J].北方论丛,2006(4):60-63. 被引量:1
-
9孙益.校园反叛——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与高等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4):77-83. 被引量:13
-
10李本友,林鸣,林泽玉.成因与对策:中学生反学校文化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0):27-3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39
-
1潘小松.美国的反正统文化[J].博览群书,2003(2):33-39. 被引量:6
-
2王锦瑭.美国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嬉皮士运动剖析[J].世界历史,1993(3):30-37. 被引量:10
-
3温洋.反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嬉皮士[J].美国研究,1988,2(4):95-112. 被引量:11
-
4高丙中.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7(1):115-119. 被引量:90
-
5赵林.美国新左派运动述评[J].美国研究,1996,10(2):40-58. 被引量:17
-
6励文.美国青年文化现象窥探[J].青年探索,1991(1):46-48. 被引量:1
-
7袁日华,孙秋云.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5):86-89. 被引量:3
-
8钟玲.嬉皮士——传统文化的反叛者[J].宜宾学院学报,2005,5(7):68-70. 被引量:4
-
9黄瑞玲.浅议美国反文化运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3):63-67. 被引量:4
-
10庄锡昌.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
1王晓勇.论当代青年的反文化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09(9):91-94.
-
2刘晶.论当代青年的反文化现象[J].吕梁学院学报,2013,3(5):72-74.
-
3李丽.文化的困惑与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2008,26(4):33-36.
-
4张红玉,王文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9):945-948. 被引量:1
-
5邓俊超.点击“反文化”现象[J].天中学刊,2003,18(1):88-90. 被引量:1
-
6沈望舒.新农村建设不容反文化现象[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9(2):29-29.
-
7沈望舒.新农村建设不容反文化现象[J].瞭望,2008(45):59-59.
-
8王文兵,边凤花.在“正反”与“是非”之间的反复掂量——评《扰动文化的逆流——对“反文化”现象的哲学考察》[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1):95-95.
-
9韩宇宏.文化经济论略[J].中州学刊,2003(4):163-167. 被引量:3
-
10沈望舒.新农村建设不容反文化现象[J].党政干部文摘,2008(12):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