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安徽省 17个市横截面农业统计资料为样本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229-231,共3页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参考文献4
-
1苗丽安,韩静轩,刘金国.山东农村产业结构灰色关联与GM(1,1)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3):155-159. 被引量:3
-
2张士云.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灰关联动态分析[J].运筹与管理,1998,7(2):60-65. 被引量:3
-
3.安徽省统计年鉴[M].,2000-2002..
-
4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农业投入和财税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1..
共引文献7
-
1刘光辉,陈莉.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解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20-21. 被引量:9
-
2胡中应.安徽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11):207-208. 被引量:3
-
3张波,韩静轩.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及相关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22(24):91-93. 被引量:6
-
4楼洪豪.大都市连绵区边缘带与核心区的空间关联度研究——以金华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5):45-51. 被引量:4
-
5李秋香.河南农业经济的灰色关联分析[J].天中学刊,2008,23(5):47-48. 被引量:1
-
6李杨,李旭辉.新农村建设中安徽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0):62-63. 被引量:1
-
7杨申.安徽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4(4X):56-5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08
-
1刘光辉,陈莉.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解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20-21. 被引量:9
-
2王丹,张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177-182. 被引量:85
-
3宁慧云,连吉明,段学艳.复播玉米产量与相关的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玉米科学,2000,8(z1):36-38. 被引量:6
-
4蹇明,唐耀华.广西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25-128. 被引量:12
-
5邓穗生.灰色关联度对腰果新品种的综合评估[J].热带作物学报,2004,25(2):10-14. 被引量:20
-
6杨晓红,包立生,郑伟年.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抗虫杂交棉新品种[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31-632. 被引量:13
-
7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8):38-43. 被引量:264
-
8刘廷辉.灰色系统理论在青稞品种综合试验中的应用[J].大麦科学,2004(3):23-25. 被引量:17
-
9朱勇生,张世英.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33(5):15-18. 被引量:22
-
10王玺,田龙庄,惠东静.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玉米杂交种综合评判的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04,50(6):27-3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0
-
1钟志明,张宪洲,成升魁.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412-415. 被引量:4
-
2钟志明,张宪洲,成升魁.西藏地区不同年代春青稞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5(1):100-104. 被引量:9
-
3钟志明,张宪洲,成升魁.拉萨河谷地区粮食作物施氮效应灰色关联度评价[J].华北农学报,2008,23(B10):305-309. 被引量:7
-
4方双龙,余维祥.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J].惠州学院学报,2011,31(1):49-55. 被引量:13
-
5叶波,李洁琼.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5(1):125-128.
-
6牛侯艳,樊保国,梁立峰,李建国.灰色系统理论在果树产地气象生态适宜性评估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281-285. 被引量:4
-
7宁慧云,连晋,赵玉坤,连吉明,高根来.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J].农学学报,2013,3(6):13-16. 被引量:4
-
8张骏逸,竺三子,刘鹏凌.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Panel Data模型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5):498-503. 被引量:5
-
9张一宁.我国区域间农业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市场研究,2018(9):23-27. 被引量:1
-
10高辉.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及相关对策[J].纳税,2017,11(14):126-1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7
-
1李卫华,罗成刚,陈志强,胡海洲,冯莉.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在烟草品种试验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90-1592. 被引量:3
-
2吕玉兰,白昌军,刘倩,魏团仁,王跃全,张红梅,程金焕.柱花草品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09,33(3):48-53. 被引量:5
-
3张春明,张耀文,赵雪英,李秀莲.甜荞品系的产量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109-112. 被引量:11
-
4林荣清.品牌农业成长与影响因子互动关系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6):86-92. 被引量:1
-
5段中华,乔有明,朱海梅.青稞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33-1035. 被引量:6
-
6孟霞.试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西藏春青稞区试品种[J].西藏科技,2012(3):6-8.
-
7徐芦,陈三乐,杜运科,任雅琴,孙军仓,王敬昌.灰色关联分析在大麦品比试验上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26-28. 被引量:7
-
8罗亚林.改进氧化铝大袋包装的生产工艺[J].世界有色金属,2000,25(4):29-30.
-
9赵雪梅.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8):76-80.
-
10魏娜,金涛.5个引种到西藏的燕麦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5):919-922. 被引量:24
-
1蔡晓红.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存在的关联解析[J].环球市场,2016,0(34):101-101.
-
2战英杰,申秋红.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因子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4):144-150. 被引量:32
-
3牛创民,温学飞,王峰.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盐池县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6):278-282. 被引量:7
-
4张士云.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灰关联动态分析[J].运筹与管理,1998,7(2):60-65. 被引量:3
-
5王春玉,窦以鑫.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7-113.
-
6陈伟,卢秀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生产总体评价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5):50-56.
-
7张艳芳,史亚军,黄映晖.北京市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计量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37-241. 被引量:8
-
8吴菲.更富裕是否意味着更幸福?基于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2003—2013)[J].社会,2016,36(4):157-185. 被引量:31
-
9崔胜春.流量的测量方法[J].数理天地(初中版),2010(2):37-37.
-
10杨丽,陈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科技培训影响因素因子分析[J].经济问题,2009(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