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9,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9
-
1朱光潜.《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A]..《诗论》[C].三联书店,1998年9月版.第51、56页.
-
2黄晋凯、杨恒达编:《象征主义·意象派》第72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
3.《呐喊·自序》[M].,..
-
4.《坟·写在《坟》后面》[M].,..
-
5孙玉石:《现实的与哲学的》第141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9月版.
-
6.《两地书·二》[M].,..
-
7.《热风·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M].,..
-
8.《热风·随感录四十九》[M].,..
-
9.《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M].,..
共引文献33
-
1何平.《故乡》细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4(9):81-85. 被引量:7
-
2李新宇.鲁迅启蒙之路再思考(中)[J].鲁迅研究月刊,2004(10):13-24. 被引量:5
-
3刘堃.从散文看鲁迅与周作人精神特质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4(10):76-84. 被引量:3
-
4李春林.两位“人性的天才”的“呐喊”与“绝叫” 鲁迅与迦尔洵的比较研究(下)[J].鲁迅研究月刊,2004(11):26-33. 被引量:1
-
5张国军.论鲁迅思想的三个转变[J].安徽史学,2002(3):77-79.
-
6袁盛勇.论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0(9):4-12. 被引量:5
-
7郑家建.鲁迅:边沿的世界[J].鲁迅研究月刊,2000(11):30-42. 被引量:2
-
8吕周聚.论鲁迅的现代思维品质[J].鲁迅研究月刊,2000(12):12-19. 被引量:1
-
9金红.心灵的落英——《朝花夕拾》的创作心态漫议[J].鲁迅研究月刊,2005(2):69-73. 被引量:4
-
10金彦河.论《狂人日记》:寻找“父亲”[J].鲁迅研究月刊,2001(7):21-3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78
-
1杨匡汉.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J].山花,2005(1):130-133. 被引量:1
-
2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8
-
3叶世祥.鲁迅小说的空间形式[J].鲁迅研究月刊,1997(11):56-62. 被引量:6
-
4程光炜.“鲁郭茅巴老曹”是如何成为“经典”的[J].南方文坛,2004(4):10-11. 被引量:4
-
5黄曼君.回到经典 重释经典——关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J].文学评论,2004(4):108-114. 被引量:55
-
6王科.“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J].文学评论,2004(4):131-136. 被引量:17
-
7王岳川.澳门文化与文学精神[J].当代文坛,2004(5):62-64. 被引量:2
-
8董乃斌.废名作品的文学渊源——以与李商隐的关系为中心[J].文艺研究,2004(4):39-47. 被引量:3
-
9刘勇.《空山灵雨》:融合多重宗教文化的人生寓言——兼与《野草》、《画梦录》比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50-56. 被引量:5
-
10倪婷婷.“非孝”与“五四”作家道德情感的困境[J].文学评论,2004(5):28-34. 被引量:8
-
1胡垚.阿来的“探路”情结[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3):112-115. 被引量:1
-
2张文刚.“路”:开启卞之琳诗歌迷宫的一枚钥匙[J].湖南社会科学,2001(6):83-86. 被引量:1
-
3冯瑾.析阮籍《咏怀》诗中的“路”意象[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3):131-132.
-
4傅洁云.“兀自燃烧的句子”——论张爱玲《传奇》中的“陌生化”效果[J].北方文学(中),2014(7):17-17.
-
5刘小平.戴望舒诗作的语言策略[J].江淮论坛,1996(1):93-98.
-
6彭继媛.论惠特曼诗歌中自然意象对中国诗歌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08(1):222-226.
-
7胡垚.阿来作品中的路意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5):100-101.
-
8丰家喜.论诗的“远取譬”修辞格[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7):14-15.
-
9靖志杰.论诗的“远取譬”[J].法制与社会,2007(11):698-699.
-
10胡大伟,蒋显文,尹可秀.比喻中的“远距取譬”与联想[J].怀化学院学报,2014,33(10):115-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