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祛魅”——出版之于当代文学的精神难题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90,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共引文献62
-
1胡妍妍.重建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任——从茅盾文学奖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谈起[J].东吴学术,2020,0(1):42-46. 被引量:1
-
2皇甫积庆.终极性·当下性·制约性——“中国鲁迅研究五十年”的断想[J].鲁迅研究月刊,1999(11):18-24.
-
3梁永安.1994年后的中国心理批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2):19-24.
-
4师恭叔.《都市风流》的人本思想与文本[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152-155.
-
5杨洪承.世纪元年鲁研学术新走向——2001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2(9):65-69.
-
6叶纪彬,邵昕.新时期文学批评形态研究析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0(6):2-15.
-
7杨洪承.2001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227-248. 被引量:3
-
8柏柳.二十世纪中国的艺术研究——从中西文化交汇的背景上所作的考察(中、下)[J].文艺研究,2005(6):45-69. 被引量:3
-
9任东华.关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内情”[J].粤海风,2006(5):45-51. 被引量:1
-
10徐其超,毛克强.聚焦茅盾文学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61-63.
-
1李阳,王远舟.翩跹蝴蝶梦 浪漫桃花源——格非《人面桃花》的浪漫主义手法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9):129-130.
-
2本刊记者.关于《"诗词缘"丛书出版简章》的有关问题[J].中华诗词,2001(5).
-
3王月.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史对鲁迅和创造社评价的转变[J].北方文学(中),2013(1):4-6.
-
4袁国兴.京剧与电影文学研究对于现代文学学科的意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81-95. 被引量:5
-
5王家新,宋炳辉,高兴,何言宏.“拿来”的必要与急切——“新世纪文学反思录”之六[J].上海文学,2011(8):107-112. 被引量:2
-
6纪锐利.前七子复古运动之功过刍议[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4):113-114.
-
7张义君.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J].船山学刊,2004(3):143-145.
-
8文婷.从格非“江南三部曲”中花家舍的变迁看百年中国的乌托邦谱系[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34(1):79-83.
-
9程世和.“屈原困境”与中国士人的精神难题[J].中国文学研究,2005(1):32-37. 被引量:12
-
10洪燕.论徐小斌《羽蛇》中母性的颠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3):43-4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