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1,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同被引文献29
-
1徐学.余光中性爱诗略论[J].华文文学,2005(2):32-39. 被引量:2
-
2李丹.试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结”[J].华文文学,2003(2):64-69. 被引量:2
-
3李朝.中西双重融合的典范———评余光中的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0-55. 被引量:5
-
4黄维梁.为李白、杜甫造像——论余光中与唐诗[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35-42. 被引量:2
-
5杨景龙.“母题”“原型”说《乡愁》——余光中《乡愁》的文本细读[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11):105-111. 被引量:7
-
6陈晓敏.余光中《乡愁》美学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4(05S):44-45. 被引量:1
-
7彭立勋.余光中的诗歌美学思想[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1):36-40. 被引量:2
-
8张永健.论余光中思乡恋土诗歌的特色[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1):41-44. 被引量:2
-
9韦佩仪.余光中研究在新马[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1):45-49. 被引量:2
-
10庄伟杰.灵魂的珍珠项链——余光中诗歌从边缘切入的两种向度窥探[J].晋阳学刊,2005(1):103-108. 被引量:3
-
1何莺.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文化、民族认同[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79-81. 被引量:3
-
2张宁宁.韩愈与波德莱尔审美趋向之比较[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3):46-49.
-
3金惠敏.作为哲学的全球化与“世界文学”问题[J].文学评论,2006(5):154-163. 被引量:9
-
4张丽钧.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J].新世纪文学选刊,2005,0(4).
-
5黄若曼.帝国文化的建构——对《远大前程》的后殖民解读[J].鄂州大学学报,2014,21(9):48-49.
-
6包忠文,屈伯俊.略论鲁迅思想艺术的现实可能性[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1):109-115.
-
7陆扬.廊桥话梦[J].教师教育论坛,1997,23(1):26-27.
-
8彭青龙.新世纪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趋向[J].当代外国文学,2014,35(3):165-176. 被引量:4
-
9刘亚丁.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何为——课徒·感染·架桥[J].俄罗斯文艺,2006(3):28-29. 被引量:1
-
10包忠文,屈伯俊.略论鲁迅思想艺术的现实可能性[J].三江高教,2005,0(Z1):6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