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物质”的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嬗变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考察西方哲学史上“物质”观念的演变历程基础之上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观念的发展加以阐释 ,以“物质”的观念为例 ,说明西方哲学史上的Being及其相关的范畴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的产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作者
赵敦华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物质”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质料”
费尔巴哈
分类号
B02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709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16
1
江海学刊,2004,:22-22.
2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M].,.411a7.
3
.《赫拉克利特残篇》[M].,.30,115.
4
奥古斯丁 周士良译.《忏悔录》[M].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P242.
5
托马斯.《存在与本质》[M].,6章..
6
Thomas Aquinas, On Spiritual Creatures, trans, by M. G.Fitzpatrick, Milwaukee, 1949, pp. 52-53.
7
The Meditations and Selection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Rene Descartes, trans, by J. Veitch, Open Court, La Salle,1948, pp. 156.
8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99页.
9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22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共引文献
709
1
庄仕文,李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2
王江燕.
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3
戈钟庆.
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4
赖金良.
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基础[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28-37.
被引量:5
5
陈立旭.
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130-135.
被引量:2
6
周新城.
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
.经济经纬,2004,21(4):1-4.
7
尤西林.
审美共通感的社会认同功能[J]
.文学评论,2004(4):16-20.
被引量:19
8
沈芝.
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J]
.历史教学,2004(8):68-70.
被引量:1
9
王黎.
略论企业价值的来源及实现途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04(8):116-117.
被引量:2
10
任暟.
马克思的跨越发展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23-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2
1
贺祥林,吴晓东.
列宁的两个物质定义的逻辑解析[J]
.江汉论坛,1992(3):36-40.
被引量:5
2
П.В.阿列克谢耶夫,郇中建.
“物质”概念[J]
.世界哲学,1992(1):3-9.
被引量:1
3
王炳文.
名词解释[J]
.国外社会科学,1983(4):82-83.
被引量:1
4
傅济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物质定义辨析[J]
.理论界,2004(5):72-73.
被引量:1
5
赵敦华.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28-32.
被引量:58
6
刘立群.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没有用过“唯物主义哲学”一词?——也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元哲学问题的探索[J]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2):1-6.
被引量:3
7
朱立元,刘泽民.
“实践”范畴的再解读[J]
.人文杂志,2005(5):84-92.
被引量:18
8
朱立元.
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
.人文杂志,2006(3):76-86.
被引量:68
9
任平,欧阳康,冯平,鞠实儿.
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续):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6(6):35-40.
被引量:57
10
T.阿奎那,段德智(译).
论存在者与本质[J]
.世界哲学,2007(1):53-76.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11
1
苏志宏.
关于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一点哲学思考[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3):12-13.
2
赵敦华.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36-44.
被引量:5
3
刘细清.
从物质定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谈物质概念争论的化解[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9):187-188.
4
王南湜.
认真对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概念--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征的再理解[J]
.哲学研究,2010(1):13-22.
被引量:27
5
朱立元,栗永清.
对近期有关实践存在论批评的反批评——对董学文等先生的批评的初步总结[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56-78.
被引量:7
6
潘卫红.
“物质”概念的渊源、实质与质疑——兼与赵敦华教授商榷[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74-79.
被引量:2
7
李君亮.
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发展[J]
.学理论,2011(6):16-17.
8
王俊博.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研究[J]
.唯实,2012(8):30-34.
9
赵传珍.
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度[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60-65.
被引量:1
10
李映冰.
“实践”意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内部的嬗变——兼及对新时期美学、文学观念之影响[J]
.社会科学论坛,2016(6):79-8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刘宇.
论马克思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演进方式——从发生论的描述到目的论的解释[J]
.哲学动态,2021(3):5-18.
被引量:1
2
何莉,杨赫.
以回到的方式:重读马克思“历史科学”之理论原像[J]
.理论观察,2022(12):50-58.
3
朱立元,栗永清.
陈望道与中国现代美学——写在陈望道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2):63-70.
4
杨学功.
累积学科共识推进学术研究——200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
.学术界,2006(3):241-250.
5
朱荣英.
论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
.天中学刊,2010,25(1):34-40.
被引量:2
6
杨学功.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三 从“领域分设”到“路径分化”[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20(3):12-22.
被引量:2
7
田鹏颖.
社会工程哲学:马克思“历史科学”概念的启示[J]
.哲学研究,2010(7):17-22.
被引量:7
8
朱松峰.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J]
.理论探讨,2010(6):56-59.
9
王南湜.
论马克思的方法论唯物主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2(6):144-151.
被引量:7
10
曾军.
文学理论的学术突围与创新努力——2010年度文艺学学术热点扫描[J]
.社会科学,2011(1):185-192.
1
张步仁.
试论洛克实体学说对贝克莱的影响[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0,27(4):55-60.
2
白靖.
中国古代“阴阳”物质观形成初探[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2):21-25.
3
陈赟.
科学主义与现代世界观的起源[J]
.社会科学论坛,2004(6):4-12.
被引量:1
4
李青梅.
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J]
.汉口学院学报,2013,6(1):71-75.
5
普华东智.
浅析藏传佛教寺院的“供养与布施”[J]
.西藏发展论坛,2015(4):78-81.
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