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人发生的两个条件即“一种纯粹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生活方式”。学人之诗的第一重内涵可称之为“诗之新声”。学人之诗的远源在于宋代的“才学诗”或“议论诗” ,其近源则在于晚清民初的“不专宗盛唐”而以“宗宋”为主旨的同光体。同光体诗“喜用冷僻故实”和“寄托遥深”这两个特点 ,恰好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学人之诗奠立了基本范式。学人之诗的第二重内涵可称之为“学之别体” ,即学人之诗是作为其学术之一有机整体而存在的。其表层结构即“诗中有学” ,其深层结构则为“诗中有人” ,由此出发可建构出一种以“学人之诗”为研究对象的微型中国现代思想史。学人之诗不仅从一个深层心理层面再现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生过程 ,同时也以一种十分曲折的方式构成了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 刘士林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4-116,共1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中国诗哲论》[M].济南出版社,1992年版..
  • 2傅杰.《王国维论学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 3陈衍著 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上册[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第6页,第37-38页,第6页,第511页,第218页,第28页,第29页,第36页,第315页,第430页.
  • 4萧公权.《小桐荫馆诗词》周序[M].联经事业出版公司,民国72年出版.第6-7页.
  • 5[德]康德著 唐钺重译.《道德形上学探本》[M].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1-42页.
  • 6.《独秀文存》[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1页.
  • 7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169-170页.
  • 8.《马一浮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1-22页.
  • 9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 10陈寅恪.《寒柳堂集·寅恪先生诗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

共引文献48

同被引文献22

  • 1魏中林.古典诗学的学问化问题与清诗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53-56. 被引量:3
  • 2刘士林.现代学者旧体诗词创作与其学术之关系[J].河北学刊,2006,26(5):131-136. 被引量:5
  • 3杭世骏.道古堂文集:卷10[C]//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1426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4张尔田.寐叟乙卯稿后序[M]//钱仲联,沈曾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1.
  • 5钱仲联.清诗纪事[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 6张际亮.张亨甫文集:卷3[M].同治丁卯春刊本.
  • 7范罕.蜗牛舍说诗新语[M]//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第二册.上海:上海书店,2002.
  • 8李复.李复诗话[M]//吴文治.宋诗话全编:(一).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 9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10饶宗颐.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17册卷12[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